特區政府早前推行全民自我檢測行動,市民於行動的3天期間,每天進行快速抗原測試,並於24小時內呈報陽性個案。政府推展全民快測之目的,是透過行動及早識別新冠病毒感染者,然後作出適當跟進,盡快切斷社區傳播鏈;與此同時,政府可以檢視全港的感染情況,以便制定下一步的抗疫措施,例如全民強檢等。
全民快測 難以評估疫情
雖然目標清晰,但政府的行動似乎有點慢:自願快速測試已完成超過一星期,但政府至今仍遲遲未公布詳細數據,令參與其中的市民頗為失望;也有可能是因為參與人數實在不多,所以政府避免公開相關數據。
歸根究柢,由於陰性測試者毋須上報,真正參與的總人數是無法記錄的,加上行動的誘因不大,筆者估計參與今次自願快速測試的市民人數不會很多,因此筆者實在難以了解政府如何能有效地藉此行動,估算香港疫情的嚴重性。
其實,特區政府前期的工夫的確做得不錯,於月前已開始積極呼籲市民多採用快速抗原測試包,讓市民能預先熟習測試步驟;而在作出行動之前,政府亦透過不同的民間團體,免費派發大量測試包,供應每位市民3天自我測試之用。
快測推廣資訊 忽略廢物處理
雖然如此,整個行動設計卻出現了一個非常令人擔心的漏洞,就是衞生廢物處理的問題。政府在快速抗原測試的推廣資訊中,主要是介紹使用測試包的步驟,而忽略了解釋在測試之後,用戶應該如何安全地棄置使用過的棉條、容器、測試器等潛在危險的衞生廢物,甚至是如何處理簡單的紙質或塑膠包裝廢物。
現時,普羅大眾對這些廢物的注意度並不高,所以一般便把它們棄於家中普通的垃圾桶內,這種輕率的處理方法既不衞生,更加可能會弄巧反拙,擴散病毒。筆者認為,政府在新冠疫情期間,應該先做好衞生防疫工作,設置醫療廢物垃圾桶,鼓勵市物把快速抗原測試廢物加以分類;再者,政府理應要做好相關的環保及公共衞生宣傳,讓市民把抗疫環保視為己任。
棄置口罩無指示 污染環境
實際上,類似的廢物棄置問題,早於新冠疫情爆發初期已經出現,而特區政府至今仍然沒有妥善地處理好這些問題,例如當時政府禁止堂食,不少家庭因此而選擇叫外賣,製造了許多膠袋、塑膠餐具等廢物,但政府卻沒有主動處理回收事宜;又例如,從病毒於2020年爆發起至今,用過的口罩都沒有特別棄置指示,市民大部分都會把口罩當作普通的垃圾處理。
根據環境保護署網站內詳述,「醫療廢物包括根據《廢物處置條例》第2條及附表8界定的各種從醫療、化驗所和研究等業務產生的廢物」,並強調「醫療廢物必須妥善管理,以盡量減低其對公眾健康構成的危險或對環境造成污染的風險。」署方亦於去年2月公布《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35》,然而諷刺的是,在至今兩年多的抗疫行動中,政府一直對環保宣傳並沒有太大動作,結果導致市民無辜犯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污染了香港。
宜重組部門功能 增政務效能
從事件看來,政府內部似乎協調不足,尤其是環境局與食物及衞生局之間欠缺溝通。面對新冠疫情來襲,食衞局專注抗疫,自是理所當然,大眾亦應該可以理解;不過,環境局未能與其配合,忽略環保,則難免會影響本港以至全球生態,長遠而言後患無窮。
適逢香港特別行政區第6屆行政長官選舉在即,前政務司司長李家超獲超過一半選委提名支持,取得786張提名票高票「入閘」參選,亦是唯一參選人,如無意外應該會順利當選。李家超在政府工作超過40年,非常熟悉政府內部運作,透過其豐富的公務員經驗,筆者希望下一屆政府在其領導之下,能夠徹底地了解當前政府部門與部門之間的瓶頸,然後對症下藥,作出適當的部門功能重組,加強部門之間的協調,提升政務效能。
原刊於《經濟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