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在2024年將會取代現行的通識教育科,成為高中課程的核心科目,維持必修必考的定位,但課程內容和教學時間有所減少,公開試亦只區分達標和不達標兩個等級,以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讓他們能夠多讀選修科,並在學術知識和全人發展上有更均衡發展。
公民與社會發展科考評標準備受關注
正因其獨特的定位,考生只須取得達標成績即符合入讀學士課程的基本條件,故前線教師和莘莘學子均關注所謂「達標」的水平是怎樣?「達標」和「不達標」的界線應怎樣區分?事實上,香港教育界一向有「考試導向」的怪現象,在「倒流效應」下,考試的方式、要求、深淺程度等因素,往往決定了師生學與教模式,其重要性比課程文件有過之而無不及。因此,公民與社會發展科的樣本試題、評分標準、考生表現示例等一直備受各方關注。
繼樣本試題、等級描述和評分標準後,考評局早前公布了公民與社會發展科的學生表現示例及評語。樣本試題讓師生了解考核的模式和相關題型,從而掌握教與學的方向;等級描述列出了不同的表現水平,令人得知考評要求。然而,上述兩者只能為師生提供參考的框架,但具體和實質的內容仍然欠奉,難免令人無所適從,故必須結合考生作答的樣本,師生方能初步掌握考核深度和評分尺度的要求。
舉例而言,評核大綱指出,公開試所設的資料回應題内會擬設不同題目類型,當中包括短文章式問題,以考核知識理解和思考方法等項目。要了解什麼是評核大綱所說的短文章式問題,師生就必須結合樣本試題,從試題「2(d)就培養香港青少年的國家觀念,學校教育有多重要?(8分)」中自行探索。
至於作答的要求,師生也要利用考評局評分標準列出的「建議評改準則」作瞎子摸象,如當中7-8分層級列出了「充分考慮學校教育對培養香港青少年國家觀念的成效及限制」的要求;而3-4分層級的要求則是「概括解釋學校教育對培養香港青少年國家觀念的一些作用或不足」。
考評局公布作答樣本 解答師生疑難
從字面上理解,7-8分和3-4分的表現差距是「充分」和「概括」、「成效及限制」和「作用或不足」,前者需要深入詳盡說明,考生作答時需要從「正面」和「反面」作角度思考,處理和回應不同方面的論據;後者則簡要申述和說明,處理其中一個面向的理據即可。然而,「概括」是指論述的程度有多簡略,它跟1-2分層級所指的「解釋流於表面」有何分別,當中就有很大的模糊性,令人難以準確掌握。
考評局最新公布的考生作答樣本又在多大程度上能夠解答師生的疑難呢?筆者以為是有所幫助,對師生的教學有指引性作用。其實,老師最關心的是教學深度要達到什麼水平、對學生答題技巧的要求應去到什麼程度;學生最在意的是要為本科付出多大的努力,才能取得達標成績而不影響日後升學的機會。
是次考生作答樣本有助師生對上述問題作進一步了解,例如答案的長短、作答的份量、解釋的深度、表達手法的要求等,都很有參考價值。再以上述試題「2(d)就培養香港青少年的國家觀念,學校教育有多重要」為例,示例樣本只有兩段,每段只有4至5行文字,當中有運用簡單例子和概念作答,展現出達標的應有表現。
用現正推行的通識科做比較,要求大約是二至三級之間。由此可知,公民科考核不再是以往「以多取勝」,也不必「長篇大論」,更不會變成「快速寫作」的競賽。
須進一步釐清評量標準
此外,示例清楚表明考生應掌握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等基本的知識和概念,故教師的課堂教學亦應以知識為本,而非技巧導向。示例樣本反映出來的評分標準合情合理,能引導教與學的方向,也配合課程文件的要求。此外,示例樣本只從「正面」的角度作出分析已是達標,正好帶出了不必事事從「正反角度」思考,教師在課堂上也不必過分投入於「駁論」或「比較衡量」等等的應試訓練。
當然,公布考生作答的樣本雖有其重大作用,但一些問題仍須進一步作出釐清。
第一,現時樣本雖說是達標,但當中沒有顯示分數,令師生難以將樣本示例和評分參考相互結合作出理解,對評改和教學經驗不足的老師或有一定影響。
第二,現時樣本屬達標的表現,但當中是比達標稍高,還是僅僅達標,相信師生心中都有疑問。如果屬僅僅達標,以當前通識科的考生整體表現來看,他日公民科的公開試達標率可能在八至九成之間,這對一些收生水平稍遜的學校或會形成一定壓力,故有進一步澄清的必要。
第三,就以往通識科的實踐經驗看,樣本試題跟正式公開試試題有較大差別,評分要求在經歷多年公開試後不斷提高。公民科作為一個只須達標的科目,應避免出現以上情況。
因此,考評局在未來應繼續推出樣本試題和邀請不同背景的學校參與模擬考試,展示更具體和準確的達標表現,然後在公民試切實執行,切勿不斷變更達標的界線,令師生無所適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