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回家

「家」是什麼?「家」在哪裏?家人能團聚多久?「家」的土會灑向何方?清明假期,祝福每位朋友,安然回家。

清明,是關於家的節日。我的家人,在這一天團圓。

那年2月,媽媽回到爸爸的故鄉。「他十幾歲就離家了,沒有機會回去。他一直想回去拜祖墳,我要替他完成這個心願。」

兩個月後的清明,我們家在爸爸的墓前團聚。媽媽、哥哥、和大嫂布置鮮花,我和姪子拔兩旁的雜草。「為什麼要拔草呢?」姪子問。「因為這是爺爺的家啊,就像我們家一樣,如果地上有髒東西,當然要清理乾淨。」

清理乾淨後,媽媽從黑色外套口袋拿出一個手掌大的紅色小布袋,凹凸不平,看起來像包着中藥材。我注意看,上面有潦草的毛筆字跡。我不知道那是什麼,只知道來自遠方。

那一刻,我想起了家,在不同階段,對我的意義。

年輕時的「家」

年輕時不愛回家。

小時候,爸媽把我送進管教嚴格的私立小學。我們住民生社區,卻到一小時車程以外的景美去上學。每天早上,我坐公車到新生南路,轉車到興隆路。如果起晚了,爸爸得開車送我,自己上班一定遲到。有一天起晚,被爸爸說了一頓。我一氣之下說:「誰要你送啊?」賭氣自己去坐公車。

那天下大雨,公車特別擠,搖晃到新生南路,快要吐出來。公車停下,一名乘客用手把窗上的霧氣擦掉,我竟看到爸爸的車停在公車站旁。他的雨刷快速轉動,兩邊的煞車燈焦急地閃爍。他身子向前倚,撐着方向盤,睜大眼睛,緊張地注意來往的公車。我猶豫,最後沒有下車。

我從來沒問爸爸在那裏等了多久。那個早晨,我寧願跟陌生人擠在公車上,不願回「家」。

上高中後,參加社團,每天7點出門,11點回家。上大學後,借住在6人一間、又髒又亂的學校宿舍。自以為長大了,就覺得回家不酷了。學校有浩瀚的典籍,女生宿舍門口種着禁果。家裏只有發福的媽媽和沒有收好的麻將桌。

真正離家遠去

大學畢業後去當兵,是第一次真正離家,長年在家中得到的寬容,瞬間消失。以前一回家進了自己房間就關門,現在睡覺時可以聽到100多種不同的打呼聲。以前是爸媽叫你起床,現在是你夜裏站完衛兵後去叫排長。第一次,感到家的溫暖。

出國唸書那晚,我和爸媽在機場告別。什麼時候再見面,一點把握都沒有。到了學校,領了鑰匙,搬進宿舍,走進自己房間,打開窗。外面是茂盛的樹和燦爛的加州陽光,我終於到了天堂。但那一刻,一向自信的我開始慌張。

開學後一個禮拜,收到第一封家書。爸爸叮囑:「出門在外的11大注意事項。一、開車上路前,先檢查汽油與水箱水量是否足夠……四、休息與睡眠要充足,熬夜對身體不好……」

半年後,媽媽來看我。她問:「你早餐都吃什麼?」我說:「煎蛋餅!」我從冰箱冷凍庫中拿出超市買來的冷凍蔥油餅,丟到平底鍋,上面打個蛋。

她搖搖頭:「你至少要學會做紅燒牛肉,這樣可以吃牛肉麵!」

臨走前,她煮了一大鍋,夠我、以及我在美國所有認識的人,吃一個禮拜。她把做法一條一條地寫在紙上:「一、牛肉切成塊狀。二、把薑打碎。三、蔥切成長段。四、胡蘿蔔切成塊狀(要削皮!)……」洋洋灑灑,也寫了11條。兒子自己住半年了,媽媽掛念的還是:他會不會不知道胡蘿蔔要削皮啊!

我當然後來沒做過牛肉麵,但那張紙我一直留着。直到我陪太太出國留學時,才找出那張紙,做給她吃。

家人才能定義「家」

離家多年後我回到家,一切如常,彷彿從未離開。家,還是像以前一樣,有時給你溫暖,有時令你抓狂。家人,有時無話不講,有時要小心輕放。

媽媽有時會來我的住處,幫我燒開水。對於長大的兒子,這是她少數還能幫的忙。媽媽燒水時,習慣把水壺裏剩的一點點水先倒在一個杯子裏,再把壺裝滿生水去燒。我不解地問:「為什麼要把剩下的水先倒在杯子裏?」她說:「因為燒開的水很燙,幾小時之後才能喝。那幾個小時你若渴了,可以先喝前一壺的冷水。」

那時我終於了解:家,不是在一個特定的地址。任何地方,當家人對你表現出細心、體貼、沒必要的擔心,和無心的貶抑時,那就是家。

它可以在新生南路,可以在民生社區。可以在台灣,可以在美國。可以在冷水和蛋餅之間,也可以在那碗沒有做的牛肉麵。

那年清明,當我們要離開爸爸的墓地時,媽媽打開手上紅色小布袋,裏面竟然是稀疏的泥土。她走到棺木上方的草地,一撮一撮灑下:「我回老家去了,帶回來一些土,灑在這,你就等於回家了。」

回家的故事

每個家,都有一個回家的故事。

每個世代,都像年輕時的我。急着離家、尋找新家、改變家,然後重新定義「家」。

我哥做的事,跟家有關。他和朋友成立「相信世代協會」,補助北漂青年在台北的房租。回報這善意,年輕人做一件對社會有益的事。

台藝大的俊齡是房客之一。他老家在台南,目前住在「相信世代協會」在板橋浮洲的公寓。浮洲原本對他來說,只是離學校近,他迫不及待在畢業後搬離這個「偏僻」的地方。

俊齡的公益行動是在浮洲做環境劇場。做的過程,他認識了社區的鄉親,培養出對當地的感情。如今他決定留在浮洲,把這當做「家」。台南的土,灑在浮洲。

以下社交平台上的一段影片,是俊齡的故事:(https://www.facebook.com/BinNextGen/videos/506483890933097/)

「家」是什麼?「家」在哪裏?家人能團聚多久?「家」的土會灑向何方?

清明假期,祝福每位朋友,安然回家。

王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