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堅定反侵 提升軍力護家園

新加坡外長維文於15日重申:「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行為極為惡劣」。他提到增加軍力的投入,記取烏克蘭教訓:「沒有其他國家會為你流血。你必須站起來,做好戰鬥的準備,盡一切代價捍衛自己的生活。」

「沒有語言能表述烏克蘭的苦難,……烏克蘭正在捍衛人類的自由和價值觀」。這是柏林「和平音樂會」(3月6日)呼喚和平、譴責侵略之聲,由79歲的著名指揮家巴倫博伊姆說出。

這種和平之聲,不久前就在新加坡響起。在2月28日(香港時間)的聯合國緊急會議上,新加坡代表柏罕加福(Burhan Gafoor)發表聲明,譴責俄羅斯「無端侵略烏克蘭」。後來,新加坡又參與制裁行動,向烏克蘭提供人道援助。

李顯龍總理在新加坡表示,不向任何大國、強國「站邊」,必須強化自身軍力,防範侵略、護衛家園。

此事引起的轟動程度,超過瑞士表示不再「堅持中立」、參與制裁俄羅斯。

東亞之首位  勇敢地發聲

上海相對比較包容的體制內傳媒澎湃網,未封鎖新加坡聲音。其3月1日文的標題是:〈新加坡稱將對俄羅斯施加制裁,為東南亞首個決定制裁俄的國家〉,內文稱:「這一決定也與其所在的東盟的立場存在差別,……數十年來首次在缺乏安理會決議支持的情況下制裁其他國家。」

與澎湃網不同的,是一些網絡的「水軍」留言和讚賞俄攻烏的微博評論,調侃新加坡:「輪不到小國說三道四」。

就譴責俄羅斯侵略和聲援烏克蘭而言,除了日本和南韓,新加坡是東亞最勇敢發出反侵之聲的一國,從總理、外長到許多傳媒評論人、市民,有強烈反戰的「和平共識」。

強權凌小國  必須受制裁

在聯合國緊急會議上,新加坡代表說:「俄羅斯無端侵略烏克蘭,是明顯且嚴重地違反國際法和聯合國憲章的基本規範。若世界按『強權即公理』(might is right)運作,強者任意妄為,這將危及小國的安全與生存。」

外長維文(Vivian Balakrishnan)也重申新加坡的反侵立場:「不能接受一個國家在沒有理由的情況下攻打另一個國家。」

在東盟,流行「選邊站」的政治術語,與北京的「政治站隊」內涵相似。新加坡和東盟諸國標榜不「選邊站」,即不特別親近或依附某一、兩個大國,更不會挑釁大國,走「保持中立」、發展經貿的「和氣生財之路」。

這種對大國特別是軍事強國小心翼翼的慣性,使新加坡這次的發聲顯得更「特別」。連新加坡外交部前常任秘書比拉哈里.考西坎(Bilahari Kausikan)也說,新加坡參與制裁大國「近乎史無前例」(註1)

3月2日聯合國緊急會議的投票結果屏幕。(聯合國圖片)
3月2日聯合國緊急會議的投票結果屏幕。(聯合國圖片)

不是選邊站  要反對入侵

新加坡不困囚於不「選邊站」的慣性,面對軍事強國的侵略戰爭,勇敢地發出正義之聲,是有民意基礎的。

新加坡的智庫東南亞研究所,在2月發表年度民調,關於「選邊站」的調查結果是:不站在中、美一方的近27%,強化東盟內部韌性和凝聚力的46%;若必須選中、美一方,選美國的57%,選紅色中國(紅中)的43%。

關於東盟各國民眾意向的調查,站在紅中一方比例最高的,有紅色老撾(紅老)、柬埔寨(前共產國家)、汶萊,約為85%、82%、64%;站在美國一方最高的是:緬甸92%、菲律賓84%、新加坡78%、紅色越南(紅越)74%(註2)

俄羅斯以政治藉口武攻烏克蘭,沒有什麼「正當性」,卻導致烏克蘭民眾受戰爭災難,新加坡持譴責、制裁侵略的取向,是尊重本國民意、遵守聯合國的國際準則。

聯合國緊急會議的投票(3月2日)數據,也顯示新加坡的選擇符合全球和平意向。譴責俄侵烏提案到會投票的181國中,141票支持佔78%,5票反對佔2.7%,35票棄權佔19.3%。

投反對票的,是俄羅斯及其「戰略夥伴」白俄羅斯、紅色朝鮮、敘利亞和非洲的厄立特里亞。

投棄權票的,有俄羅斯的「戰略夥伴」紅中及印度、伊朗和中亞的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3國為上合組織成員)。東盟的老成員馬、泰、汶、菲和印尼等國,與新加坡一樣投支持票。

發反侵聲音  全球性影響

新加坡發出強烈聲音,有全球性影響。首先,一個國土面積小、人口少、經濟規模(指GDP總量)不大的國家,盡了聯合國成員的道義,在戰爭與和平、是與非、善與惡中,並不沉默或含糊。

新加坡與支持譴責侵略的國家、和平遊行抗議入侵烏克蘭的民眾一樣,體現了對和平的良知,閃耀人性的光環。此即儒家經典《荀子.修身》謂:
「是是、非非謂之知;非是、是非謂之愚」(能辨清是就是正確的、非就是不對的,叫做智;非當成是,是看成非,叫做愚)。

就國際關係和全球治理而言,新加坡向侵略者說「不」,是基於尊重和優化秩序文化的理念。這是從新加坡治理群的談話作出的判斷。

新加坡為了維持秩序文化,被俄羅斯列入「不友善」即反制裁名單(註3),但贏得了國際間的好評。這是第二個全球性影響。

對於國際關係和全球治理的秩序文化,本欄的解讀是:以人為本,任何外交手段都要以人的福祉、社會的自由為前提;遵守聯合國憲章及秩序規範,尊重國際準則;促進和平共處、族群平等和諧,推動社會和經濟持續發展,並顧及環境保護、節約資源;反對並遏制侵略、欺凌行為,提升人權保障。

新加坡是國土小、經濟實力強的國家。(李顯龍總理facebook圖片)
新加坡是國土小、經濟實力強的國家。(李顯龍總理facebook圖片)

強憂患意識  靠自力救濟

全球性影響之三,是增強小國的憂患意識。

新加坡、俄羅斯都是威權政體,但政治、經濟實況差異大(註4)

自1950年代以來,李光耀及其執政的人民行動黨,創造了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的「新加坡奇蹟」(註5)。李光耀之後,持續積累了很豐富的「新加坡經驗」。

新加坡與北歐的芬蘭、瑞典等,都是國土小、經濟實力強的國家(表)。人均GDP在發達國家的「高檔」之列,排全球第7、亞洲第1(據IMF數據,2020年新加坡人均GDP超過5.9萬美元,相當於俄羅斯或紅色中國的5倍多)。

烏克蘭受侵,引起「小國」對軍事大國的更多警惕。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說:
「作為一個小國,我們力求和所有國家,不論大小,維持良好關係。我們不選邊站,而是根據一直秉持的原則和長期的國家利益,規劃自己的前程。」

他又說:「烏克蘭的局勢再度提醒新加坡,自己的家國不能依靠他人來保護,而須不斷有自我防衛的能力。」(註6)

這種捍衛小國的自主權、不幻想某一大國「保護」之說,突顯自強不息、自力救濟的意念堅定。

註:
1, 澎湃網2022.3.1。
2, VOA, 2022.3.8。
3, 聯合早報(新加坡)2022.3.9。
4, 極權威權差別 涉及自由選舉
5,李光耀挽狂瀾 抗赤潮建共和
6,聯合早報2022.3.1。

本文原題〈新加坡反侵之聲 閃耀著人性光環〉,原載信報〈思維漫步〉專欄,作者修改、補充及附表後,授權本網站發表。

丁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