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點沓正還是八點眔正?

任何「對正」的意思都可用「眔」去表達,而「鐘錶的分針對正」(鐘錶上的某個數字)自然也可用「眔」。

白宛如《廣州方言詞典》「沓」條(黃氏案︰「沓」音dap2,與「踏」同音)義項三︰

「(鐘錶)長針對正(某個數字)︰九點沓八(9時40分)|兩點沓三(2點15分)」

又「沓正」條︰

「(鐘表時針)走到整點︰家下沓正12點鐘咯|3點沓正佢就返來嘞|沓正10點瞓。」

筆者認為以「沓」為「dap2正」的dap2本字,雖然可算說得通,卻不夠精準。

「沓」的本義

讓我們先看看字典對「沓」的解釋。《漢語大字典》「沓」條(漢語拼音ta4)︰

「合;會合。《小爾雅‧廣言》︰『沓,合也。』《楚辭・天問》︰『天何所沓?十二焉分?』王逸注︰『沓,合也。言天與地合會何所?』《說苑・善說》︰『莊辛遷延,沓手而稱曰︰「君獨不聞夫鄂君 子晳之汎舟於新波之中也?」』」

細味《漢語大字典》這一條的意思,可知「沓」其實只是上下相合的意思,如天與地之沓,以及兩手之沓(上古之人行禮時兩手只會一上一下,而不會像佛教徒那樣左右手合十)。時鐘的長針與鐘上的數字之間不是上下的關係,所以用此字作dap2的本字不夠準確。

意涵「互相觸及」

這個dap2的本字當是「眔」。《說文》・目部「眔」︰

「目相及也。从目,从隶省。(徒合切)。」

所謂「目相及」,筆者認為其實就是眼光(視線)互相接觸,也就是四目交投的意思。有些《說文》的現代注家,解釋「目相及」時,似乎忽略了當中的「相」的「互相」義。如湯可敬《說文解字今釋》就把「目相及」三字語譯為「眼光觸及到某事物」;在許慎的《說文》裏,緊貼在「眔」字之後的「睽」字,許慎對其注解也用了「相」字︰「目不相聽也。」

對這一句許慎的話,湯氏卻是譯對了︰「眼不相順從」──「相」的「互相」義就譯出來了,意思是兩隻眼睛不互相聽從(筆者相信這是一眼向左,一眼向右的問題)。可見,在《說文》的注釋文字裏,「相」字有時確有「互相」的意思。所以「目相及」就是眼光互相觸及。

細看「相」字

另外,《廣韻》・合韻・徒合切「眔」︰「目相見。」如果只是眼光觸及某事物,何必釋為「目相見」?釋為「目所見」或者「目所視」、「目所及」不就可以了嗎?何必用一個「相」字?可見「目相及」當釋為四目交投。若再參考《說文》對「齬」的解釋,我們就更可以深信「相」字在「目相及」三字中有表「互相」的作用。

「齒不相值也」就是《說文》對「齬」的解釋。大家都知道,「齟齬」就是指兩方面合不來的意思,而這就是「齒不相值」(上下兩排牙齒不能互相整齊地咬合)這個意思的比喻義。在「齒不相值」中,單一個「齒」字,因為有「相」字的配合,就可以代表兩排牙齒,同樣道理,在「目相及」中,單一個「目」字,就因為有「相」字的配合,就可以代表「兩(也就是兩個人)目(眼睛,指眼光)互相(觸及)」。

既然四目交投為「眔」,那麼任何「對正」的意思都可用「眔」去表達,而「鐘錶的分針對正」(鐘錶上的某個數字)自然也可用「眔」。於是我們粵人就可以有「X點(分針)眔X」(如「八點眔三」就是8時15分」,「五點眔正」就是5時正)這樣的說法。(粵語詞彙研究所:䂿

黃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