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能否在教育界發揮其功能?

ESG,相信在教育界是一個非常陌生的名字。事實上,每行每業都應該視ESG為重要課題,教育這個領域更應該肩負重任,學校更責無旁貸。

香港交易所於2013年發布首份《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指引》,為上市公司提供清晰的指示,達到ESG報告的目標。環境、社會及管治(ESG)表現已成為企業應變及風險管理能力的代名詞,亦有效展現及提升企業的長遠價值。

ESG是什麼

ESG,相信在教育界是一個非常陌生的名字。E就是環境environmental、S是社會social、G是管治governance。在環境方面,會注意氣候變化、溫室氣體排放、空氣污染、能源效益、生物多樣性、有毒排放和廢物、水源污染等。

社會方面,會關注人權保障、勞工管理、健康與安全、人類多樣性、人力資源開發、與社區的關係、產品責任等。管治方面,會注重公司治理、合規、防貪腐、董事會多元化、公司擁有權、行政人員薪酬、稅收透明度、風險管理等。

ESG的歷史

ESG的出現,並非是一時三刻就誕生。它的發展可分為4個階段:1900、1960、1990、2000。

1920年代,美國有一種股票會被一些機構視之為「罪惡股票」(sin stock),例如:酒類、賭業、煙草等行業,一些投資公司基於此原因而不會購買該類行業的股票。而20世紀初期,「社會投資責任」開始重視(socially responsible investment)。投資方式也隨之產生,稱之為「負面/排他性篩選」(negative/exclusionary screening),「道德投資」慢慢開始受到重視。

到1960-1970年代,公民社會價值觀在美國出現。如非裔美國人民權運動(African American Civil Rights Movement)及反越戰等社會運動成為投資者先決考慮投資的因素,其後注重環境、人權的公司更受到投資者的追捧。時至1970-1980年代,社會運動對經濟的影響愈來愈大,社會責任投資,成為強調社會公義或宗教投資者的金科玉律。當時可以說是投資者推動社會運動。

踏入1990年代,因為蘇聯解體觸發市場經濟,跨國公司和新興國家的快速增長,促進了全球一體化。1992年,聯合國於里約熱內盧召開聯合國地球高峰會(又稱「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178個政府投票通過21世紀議程(Agenda 21),制定了多項有關持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事項,由全球不同國家和當地的聯合國組織,政府和主要群體執行,結果會直接影響人類未來的生存環境。大約在這個時候,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的概念在世界也應運而生。

2000年修訂法案生效,規定受託人不僅應記錄和披露其投資組合,風險及其預期回報,以及他們的投資政策,包括因素,購買時是否考慮社會、環境和道德問題。2006年,聯合國提倡「負責任投資原則」(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Investment)在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啟動。

這是自願的原則,不具法律約束力,但投資者不得違反的信託義務(fiduciary duty)。環球各地如歐盟各國、英國、中國內地、香港、新西蘭及澳洲的監管機構,近年都推出規例,加強企業在ESG方面的披露要求。

ESG可否在教育發揮其功能

ESG在任何領域都可以發揮它的功能,教育領域尤為重要,因為教育其中一個效能是培育下一代的正確價值觀,這當然包括教育局在2021年提出的10項價值觀。這些價值觀不單只是學生應該擁有,而是學校所有的持分者都應該擁有。

《香港學校表現指標》(教育局,2016)指出它的目的是配合校本管理精神,以自評及外評使學校能持續發展及改善,體現問責精神。該文件提出了4個範疇、8個範圍、23個表現指標,為成效提供了方向。

《香港學校表現指標》(教育局,2016)
《香港學校表現指標》(教育局,2016)

ESG在學校的4個範疇都可以設立「成效指標」,並非只局限「環境」這個元素。 如「管治」肯定可與「管理與組織」扯上密切關係,而「社會」亦可以與「管理與組織」、「學與教」、「校風及學生支援」、「學生表現」等4個範疇都聯繫得上,最重要是我們設有ESG在學校的成效指標,像 ESG在企業要求的成效指標,然後學校發揮倒流效應(Backwash Effect),學校便可以在ESG三個領域有所發展,追求達標。

事情就是如此簡單,或者可以說是我們從ESG的角度,看學校的「管理與組織」、「學與教」、「校風及學生支援」、「學生表現」這4個範疇,由專為企業擬寫ESR報告的專業機構,它們根據學校的四個範疇,從ESG的角度予以分析,可以為學校制定標準化的成效指標,評估學校在ESG方面所作出報告,像校外評核報告的功能,讓學校知道在ESG三方面何處受到讚揚,何者需要改善。

我們可以因應4個範疇,注入ESG的元素。例如學校在環境方面,可制訂環保政策、課程可加入環保元素。又可以在「管理與組織」這個範疇,學校的「關注事項」,可加入環境、社會、管治的3大元素。更可以在「教師發展日」舉辦有關ESG的講座或培訓活動。

社會方面,學校會保障人權、勞工福利、持分者的健康與安全、與社區建立密切關係等。管治方面,學校可以制訂環保政策,防貪、危機處理機制、法團校董會的運作等。

事實上,每行每業都應該視ESG為重要課題,教育這個領域更應該肩負重任,學校亦責無旁貸,因為學校是培育我們下一代的重要搖籃。

參考書目
教育局:香港學校表現指標,香港特別行政區:教育局,2016年。

劉煦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