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己(sɐn55 gei35)
筆者年少時,經常在粵語電影中聽見「有着(咗)身gei35(音同「幾何」的「幾」)」這句對白,其意思是「有了身孕」。義為「身孕」的「身gei35」,《香港粵語大詞典》及劉扳盛《廣州話普通話詞典》均作「身紀」(前者「身」又作「娠」)。「身gei35」這個說法現在已經較少聽到了,而且似乎大多數人都不知道何以我們會用「身gei35」表「身孕」義。
如果認為「身gei35」當寫作「身紀」的話,根本就無法解釋箇中道理。「身紀」不可能取義於「年紀」或者「紀錄」吧?而且古代並無「身紀」一詞。因此筆者認為,若「身gei35」是傳承自古語的話,那就當作「身己」了。(粵語詞彙研究所:咗)
《漢語大詞典》「身己」條︰「猶身體。借指婦女的貞操。《朱子語類》卷九八︰『只是有私意,便內外扞格,只見得自家身己,凡物皆不與己相關,便是有外之心。』……」又金 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一折[攪箏琶]︰「說不得苦厭;一個少年身己,多因為那薄倖種折倒得不戲。」又,白維國《白話小說語言詞典》「身己」條︰「身體。[例]殺了我哥哥,又殺了當宜周吉,奸騙了我身己。(《通言》‧三七)」
聰明的讀者可能會說,上引古書資料只證實「身己」有「身體」義而已,為什麼筆者說它有「身孕」義呢?這就要先看看「身」字的意思了。古代的「身」除了有「身體」義之外,又有「身孕」義。如《詩‧大雅‧大明》「大任有身」一句,就是說「大任有了身孕」。而且,其實「身孕」才是「身」的本義,「身體」反而是引伸義。甲骨文「身」字其中一款是隆起的腹中有「子」字(),這是最好的證據。既然「身」可以一方面有「身體」義,而另一方面又有「身孕」義,那麼,當「身己」有「身體」義之時,它自然也可以像「身」一樣,另有「身孕」義。
我們不妨也參考一下各地方言對身孕的說法。《新華方言詞典》「有生」條︰「懷孕。如寧波。寧波也說『有身』、『有喜』。……廈門說『有身』。……南京平話(黃氏案︰「南京」當作「南寧」)說『有身子』……。」眾所周知,無論「身」還是「身子」,都有「身體」的意思,而現代方言又證實這兩個詞今時今日依然可以解作「身孕」,可見以解作「身體」的「身己」作我們粵語口中的「身gei35」的「本字」是完全合乎邏輯的。
擂1(lœy11)
粵人有「擂漿棍」一物,是用來壓住「沙盆」底部,把米粒或核桃仁、杏仁等物研磨成糊狀的小圓棍,而「擂」就是「研磨」這個動作。我們說「擂杏仁茶」,就是把杏仁研磨成杏仁糊的意思。
《現代漢語詞典》「擂」(lei2)︰「<方>研磨︰擂米粉。」《漢語大字典》「擂」(lei2)《玉篇》力堆切︰「研磨。《玉篇‧手部》︰『擂︰研物也。』《格物粗談‧飲饌》︰『用鹽擂椒,味佳。』清 古吳墨浪子《西湖佳話‧南屏醉跡》︰『擂豆擂了千餘擔,蒸餅蒸了萬餘籠。』《紅樓夢》第三十八回︰『持螫更喜桂陰涼,潑醋擂薑興欲狂。』」
可見「擂」是古語,而且若第一本收錄此字的字書是《宋本玉篇》(宋真宗 大中祥符六年[公元1013年]陳彭年等重修)的話,那麼這個「擂」也至少有1000年以上的歷史了。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