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文化人、專欄作者岑逸飛先生的一篇短文,近日在社交媒體廣泛流傳。筆者就在WhatsApp不同群組中收到過3次。傳送者有教育界、文化界及其他專業人士。文章是在本港一份以知識分子、財經界及專業人士為主要對象的報章刊出的。
文章開首便點出鍾南山院士大名,說他提出現在病毒肆虐,免疫力是身體最好的堅固堡壘。除了戴口罩與及勤洗手之外,還有5招可以讓人安然渡過劫難,包括:一、睡眠充足;二、吃得健康;三、多曬太陽;四、回家後要用漱口水或鹽水漱口;五、洗熱水澡,在攝氏41度以上,病毒感染機會下降六成以上。
不宜輕信社交媒體資訊
筆者想起,在這之前,也曾收過類似的資訊,但講得更詳細。例如:每日必須維持7小時的睡眠時間;冠狀病毒有固定模式,冬天會多起來,所以要多曬太陽,或吃維生素D;洗熱水澡,提高身體溫度就不利病毒,一周洗4次以上的熱水澡,病毒感染可降低六成;更說鍾院士提出,每天要用41度攝氏熱水沖5分鐘就足夠了云云。估計岑先生的文章也取材自以上的資訊。
讀到這裏,讀者們有什麼感覺呢?有沒有一絲半點的懷疑呢?按常識判斷,沖熱水澡而可以對抗病毒,以至於減低至六成,有什麼科學和醫學根據呢?抗疫最重要的是注射疫苗,為什麼文中沒有提及?提高免疫力除了睡眠充足,注意飲食營養外,足夠的運動算不算? 諸如此類的問題會不會在你的腦海中浮現。還有,以上5招真的是鍾院士提出的嗎?
筆者在多次收到類似內容的資訊後,也有以上的懷疑,於是忍不住在網上查找一下真假(Fact Check)。原來早在2020年1月22日,鍾院士團隊就做過澄清:用鹽水漱口有利於清潔口腔和咽喉,對於咽喉炎有幫助。但是新型冠狀病毒侵佔的部位是在呼吸道,漱口沒有辦法清潔呼吸道。目前尚沒有任何研究證明鹽水對新冠病毒有任何作用。(上海闢謠平台)
那麼又是哪一位人士提出這5招的呢?終於找到了,是台灣的江守山醫師說的。在2020年2月,原文是〈抗疫5方法〉,早已在台灣流傳,以及受到醫學界的批判。例如退休的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學院林慶順教授就指出,適度的曬太陽對健康有利,但能降低新冠病毒感染,是純粹憶測。許多炎熱國家都有新冠病例。
江又說「美國還做了一個新冠病毒研究,發現有補充維生素D的人,冬季時呼吸道感染就降低2/3。」林教授直斥這是胡言,美國從未做過這樣的研究。至於沖熱水澡能降低病毒感染,也純是憶測。世界衛生組織發表過「沖熱水澡不能預防新冠病毒」的文章。不論淋浴溫度如何,正常身體溫度都保持在36.5至37度之間的。用過熱的水洗澡,有機會燙傷皮膚的。
善用事實查證平台
在台灣的一個事實查證平台Cofacts上,也可以找到類似的澄清說明,就是說鍾院士根本沒有說過這5個招數,反而這是江醫師說的。而這位江醫師,在2021年8月,被台灣士林法院判刑,因為他在任職新光醫院期間,同時經營國際機能食物公司,為了讓公司員工可以免費到醫院做體檢,偽造了44名員工的病歷!(《聯合報》)再查下去,這位醫師和其曾任職的醫院,以至其公司租用地方的房東之間也涉及到其他官司。
筆者不再追查下去了。大家相信可以得出以下結論:一、這所謂抗疫5招不是鍾院士提出的,是台灣的江醫師說的;二、這5招當中部分或會提高人的免疫力,部分是沒有根據的,而且對於對抗病毒感染是不可能的;三、資訊廣泛流傳,但不同的求證平台已經就上述兩項作出澄清了,可惜仍是不斷在炒作當中。
其實還有不少類似的似是而非的資訊,在社交媒體當中不斷地流傳,很多人包括高學歷的人,收到之後又不假思索地傳給另外一些群組或個人,造成很多誤解,不禁令人慨嘆社會愈是進步,資訊愈是流通,一般人的認知是強化了,抑或是弱化了呢?
筆者再舉一個例。有一個廣泛流傳的資訊是這樣說的:新冠症的酸鹼度(pH值)在5.5到8.5之間,因此消除病毒最好食用多些鹼性高的、超過新病毒的鹼性食物,例如梨(15.6pH)、西洋菜(22.7pH)。但其實食物的酸鹼值最高是14,不可能超過這個度數;而且食物酸鹼度無法改變人體的酸鹼度。
至於病毒本身,根本是沒有所謂pH值的。讀者有興趣的話,可上網 (例如:《明報》健康網是和養和醫院合作的,或者台灣的全民健康基金會)查看,在此不贅。
培養學生求真精神、查證能力
走筆至此,筆者不禁想到,假如連資深文化人也會「中伏」,而報章的編輯亦沒有做好把關工作;那麼一般民眾,就更容易輕信這些假資訊,並且協助廣傳;這會是少數嗎?尤其是作者是知名的,或引用資訊的來源是知名人士(包括被人冒認的)。其實,借助權威人士名義去宣揚不實訊息的情況也很普遍,有時即使是本人澄清了,不實訊息仍繼續流傳。
回到教育現場,如何培養學生懷疑求真的精神,查找真相的技巧,便十分重要了。因為相信這類虛假信息是不會停下來的,會繼續湧現。老師首先要提高警惕,本身不要輕信流傳的信息,做好查證的工夫,繼而可以把這些活生生的事例在課堂上提出來,引導學生使用不同方法去求證。
當然,更重要一點就是協助學生打好普通常識和科學認知的堅實基礎,那麼在遇到似是而非的資訊的時候就不會人云亦云,而能夠作出自己的理性判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