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冠傑:醫管局拒人千里 中醫助抗疫無門 虛心學內地經驗 中西醫結合奏功

香港中文大學中西醫結合醫學研究所客座副教授、註冊中醫師林冠傑接受本社專訪時指出,現在是全民抗疫的時期,特區政府應該對中西醫參與抗疫進行政策統籌。他認為,現階段最重要是「治未病」。

新冠病毒確診患者激增,公立醫院超出負荷,加上快速測試包的需求居高不下,不少市民表示難以購買,社會上建議政府引進中醫藥協助治療和預防的呼聲愈來愈高。

香港中文大學中西醫結合醫學研究所客座副教授、註冊中醫師林冠傑接受本社專訪時指出,疫情嚴峻,很多市民希望預防感染,保護自己,但有時會顯得過分擔心,就算沒有病,也會以為自己已經感染,精神承受很大壓力,身體也會變差。

確診者迫爆醫院 寒風中叫苦連天

然而,每天數千宗確診,不由得市民不擔心。林冠傑醫師憶述2003年「沙士」(SARS)肆虐時,有市民求診,希望服中藥「打底」防病,「事實上,沒有那麼簡單,我們在許多生活細節上都要注意。」林醫師指出:「充分休息,良好飲食,有病要及早看醫生、看中醫師,及早打針預防,各方面都要好好準備。」

林冠傑醫師指出,中醫一直默默耕耘,希望能夠幫忙抗疫。不過,醫管局在協助醫生之餘,在體系上並沒有大力協助中醫走上抗疫前線。「市民在急症室或醫院大樓裏找不到中醫部,就算有也在『山旮旯』的位置。當然,香港18區都有中醫診所,大學亦有中醫診所,但為何大家都不發聲呢?為何大家都做不到應有的貢獻呢?再看看中國內地,中西醫結合,『治未病』平衡患者健康,減輕西醫醫療體系的負擔和壓力,這方面做得很好。」

林醫師又指出,許多病人來看病,其實不知道自己患了什麼病,只是驗到CT值(cycle threshold value,主要是透過病毒核酸檢測儀器,測量患者病毒基因濃度與傳染力的指標)是多少,沒有發燒,但又好像感染了。西醫對這樣的情況,往往無能為力,只好讓病人等待,有些病人被迫「流浪街頭」,叫苦連天,甚至由沒有發燒等到發燒;沒有肚子痛,等到肚子痛;沒有病徵,等到病情沉重。他質疑,「為何中醫不能幫忙呢」?

林冠傑表示,有些病人坦言因為不想「中招」,不想去醫院,就算「中招」也不願去醫院,寧願自行買測試包或求助中醫師。「大家都在想辦法減輕醫療體系的負擔,但許多病人以為醫管局轄下醫院的急症室及一些私家診所,是求診的唯一渠道。結果他們(醫護人員)日以繼日,夜以繼日不停工作,反而許多默默耕耘的中醫師,很想出心出力幫忙」。

西醫對於病徵輕微的往往無能為力,只好讓病人等待,甚至被迫「流浪街頭」。(亞新社)
西醫對於病徵輕微的往往無能為力,只好讓病人等待,甚至被迫「流浪街頭」。(亞新社)

沙士時早有先例 中醫師救急扶危

林醫師回顧沙士肆虐時,中大中醫學院大力支持醫師自發組織,聯絡了一群有心的教授、同事和學生,以及其他團隊,以至內地的教授,一起交流信息和知識,務求減輕痛苦疾患,一起戰勝疫情。大家默默耕耘,不待特敏福(Tamiflu)出現許多副作用、後遺症時,才得到當局撥款研究如何解決預後問題。「當時我們落社區、派湯包,去『洗樓』,教居民怎樣清潔。中醫講求『治未病』,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原因就是身體的抵抗力(正氣)好,身體的本質好,陰陽平衡,五行(木、火、土、金、水)調和,免疫系統好,就能戰勝疾病。」他說,中醫認為,百病之首就是「風邪」;大霧和寒熱交替的天氣往往最多人得病,是一種「疫癘之氣」。「現在是流感高峰期,是否都沒有人患流感,都是感染了Omicron、新冠肺炎呢?根本大家都分不清中了流感還是Omicron,沙士時也一樣,社區裏有許多病例,如何去清零呢?不能只靠醫院清零。」

「香港有700多萬人口,中西醫均有上萬人,為何只有中醫縛手縛腳,不能發揮所長?」林冠傑坦言,包括他的團隊,許多中醫師都想「衝去前線」,出一分力。「許多低收入人士很慘,有病便『匿埋』,最要緊的是病毒會擴散,整個社區便會出事。醫管局為何當初不願意中醫參與抗疫,到現在才後知後覺,叫我們去幫忙、去做研究?就算內地有中(成)藥供應本港市場,大家都只會炒賣,還記得『沙士』時炒賣板藍根是多少錢嗎?商人只顧賺錢,對藥品價格的監督也是一個問題」。

林冠傑續說:「(健康)教育很重要,我們走入社區派傳單、辦講座。一旦有病,大家未必會第一時間求醫,去藥房配些成藥、喝碗薑湯或許也有用。」他又說,內地中西醫結合的實踐已卓有成效,為何今日香港仍然不能中西醫結合呢?儘管大學也有中西醫結合研究所,然而許多時候也是「縛手縛腳」,醫管局的許多制度,以及舊有的殖民地思想,都把中醫拒諸問外,不願意讓中醫減輕醫護人員的壓力,「大家都是中國人、香港人,為何大學培訓的中醫學生,不能擔任(救急扶危)的角色呢」?

他強調,在前線醫護壓力山大之際,中醫完全可以幫忙,「可以把輕症抽出來,其實當年不少『沙士』病人都是民間中醫師治好的。為何政府不願多調撥些資源給中醫?許多西醫都願意跟中醫合作,不過制度上仍然有制肘。我們應以病人為中心,不是研究制度的對錯,怎樣盡快清零,控制疫情擴散,希望政府給出策略,不要因循以往殖民地思想的陋習,將中醫拒諸門外,讓中醫進入社區、進入醫療體系,讓市民健康和社會經濟盡快回復正軌。」他說。

號召全港中醫師 三大學可打頭陣

林冠傑醫師指出,本港目前大約有1萬名中醫,3間大學每年也培訓過百中醫,內地也是香港最大的支持者,「我們可以聯絡一班中醫師,召集全港的中醫師,最基本就是三大院校的中醫師生。老師應該帶領學生,走入社區幫忙,爭取減輕醫療團隊的壓力,可以派湯包,最基本如『葱豉湯』(由生薑、豆豉、葱白、麻黃、葛根等組成,功能發汗退熱,抑制病毒),可以預防感冒,許多露宿街邊的病患者,可以藉這些方劑改善發熱惡寒的較輕症狀。」

他建議:「中醫也可到醫院幫忙,他們熟悉程序,可以很專業把病人分流;中醫也可到醫管局轄下18區的診所,走在最前面,幫忙『收症』。對於病情不嚴重、CT值不高的病人,可以即時開中藥,從而改善症狀。對於驗不出病情的病人家屬,可以『治未病』,即時預防,從而減輕醫療系統的負擔,亦令病人真正感覺到被照顧,對特區政府和醫療體系有信心、對中醫有信心」。

林冠傑認為,不應讓確診者留在家裏等指示。他指出,中醫團隊裏有10年以上經驗的醫師不少,只要他們帶同一些新醫師和中醫學生去幫忙,走在最前,便能減輕醫療體系的壓力,起碼令輕症患者得到照顧。現在讓未確診和懷疑確診的人混在一起,反而容易造成集體感染,清零無望。

林醫師又認為,大學宿舍可以用作隔離設施,建議港大、中大、浸大三間大學「先行先試」。「3間大學都有宿舍,這些宿舍並非中央冷氣,渠管整理也比較好,有習慣清潔的經驗,也有衛生的條件,可以用作檢疫中心,甚至『家庭式』的隔離設施,一家人可以住在一起,不必分道揚鑣」。

他指出,建議港大、中大、浸大「先行先試」的原因,是因為3間大學都有中醫和西醫,中西醫可以合作,並可以把大學宿舍作為中西醫結合治療的試點,集中醫治,集中處理。他強調,3間大學都有好的醫療團隊,應該善用。

港大、中大、浸大都有中醫和西醫部門,方便治療新冠肺炎患者。圖為中大中醫學院上課情況。(中大中醫學院Facebook圖片)
港大、中大、浸大都有中醫和西醫部門,方便治療新冠肺炎患者。圖為中大中醫學院上課情況。(中大中醫學院Facebook圖片)

抗疫無分中西醫 社區便是最前線

另外,林冠傑建議在社區召集中醫師,在社區中心設立簡單的診症室,配合濃縮中藥,可以幫忙檢測的同時,也可即時醫治輕症患者。

「什麼是治未病,這就是治未病;如何幫忙減輕醫療體系壓力,這就是幫忙。」林冠傑希望政府支持,讓中醫走在抗疫最前線。「作為醫者都想幫人,不必分中醫或西醫。」他又希望政府能夠控制相關中藥和防疫產品的價格,不要讓唯利是圖的商人哄抬價格。

林冠傑指出,現在是全民抗疫的時期,特區政府應該對中西醫參與抗疫進行政策統籌。他認為,現階段最重要是「治未病」,驗出陽性的患者,要立即收治,大學有宿舍,有設備,有醫療團隊,有餐廳食堂,儼然是小社區,可以「一站式」進行治療、養生,同時解決預後的長遠問題。

推薦中藥湯劑  幫助市民治未病

林醫師又提供兩個中藥方,可以幫助市民「治未病」:

一、葱豉湯(適用於輕微感冒、畏寒、怕風)

材料:生薑2片、葛根20克、蘇葉2片、大棗2枚、淡豆豉15克、葱白30克(約3至4顆去葱尾)
煮法:上述諸藥以3碗水用大中火煮15分鐘,煎至1至5碗水即可。

二、柴葛解肌湯(適用於已感冒、懷疑確診,或確診後痊癒、有低燒)

材料:柴胡5克、葛根15克、甘草3克、黃芩5克、羌活5克、白芷5克、白芍10克、桂枝5克、生薑2片、大棗2枚、熟石膏15克、板藍根5克、魚腥草5克、藿香梗3克(後下)
煮法:以4碗半水煎至2碗水後關火(大火煎至水滾後轉中火),再加入後下藥,焗5分鐘即可。

(服用前請諮詢中醫師)

林醫師最後提醒,中醫認為風邪為百病之首,保暖最重要,霧霾日子盡量避免出街,以免「疫癘之氣」影響健康,同時要顧好脾胃,「脾為後天之本」。千萬不要暴飲暴食,亦不宜刻意不吃東西「減肥」。若感到寒冷,可戴頸巾、帽子,還要記得戴口罩。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