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原先講到「似層層」,俄羅斯計劃在2022年2月16日侵佔烏克蘭。俄羅斯對此雖多番否認,但西方國家卻當真的一樣,又撤走駐烏的使館人員,又呼籲僑民立即離開烏克蘭。俄羅斯見否認無效,突然在2月15日,美國說俄國會入侵烏克蘭的前一天,宣布結束鄰近烏克蘭邊境的軍事演習,並把軍隊調回原先的駐地。
烏克蘭危機暫時緩解
俄羅斯的做法,令烏克蘭的戰爭危機得到緩和,全球各地的股市都因而出現反彈。不過,美國似乎不想烏克蘭危機這麼快就得以平息,指俄軍尚未完全調走;而且即使調走了,亦可以隨時調回來。
美國這種說法,主要是不想世人覺得,原本迫在眉睫的入侵烏克蘭戰爭完全是美國的炒作;不過,從德法兩國的反應來看,歐洲國家是樂於看到危機得以緩和的。歐洲是願意繼續與俄羅斯談判,以和平的方法解決烏克蘭問題的。所以我認為,短期裏烏克蘭危機應不會惡化。
西方不想得罪俄羅斯
事件雖告一段落,卻令烏克蘭親西方政府處境非常尷尬。西方國家雖然說,在烏克蘭是否加入北約的問題上,俄國無權干預。但這只是理念上的說法,西方具體做法卻很現實。儘管烏克蘭已一再表示要加入北約,但北約就是不答應,原因就是不想得罪俄羅斯。
美國說得很清楚,即使俄羅斯真的入侵烏克蘭,美國也不會派兵去烏克蘭與俄軍作戰。美國能夠做的,是會對俄進行極為嚴厲的制裁,要俄羅斯付出沉重的代價。美國這種取態,等如告訴烏克蘭,你不要妄想做北約成員了。因為烏克蘭一旦成了北約成員,成員國之間就有集體防禦的責任,而西方國家卻不想去冒這種風險。他們根本無意為烏克蘭作犧牲。
選擇中立 換取自主
在這種情況下,烏克蘭還可以有怎樣的出路呢?我認為最適宜作參考的,是二戰後芬蘭對蘇聯的定位。
與烏克蘭一樣,芬蘭亦是從俄羅斯獨立出來,與蘇聯有很長的邊界接壤。芬蘭很清楚,自己與蘇聯實力懸殊,無法在軍事上與蘇聯抗衡,又不確定西方國家一定會願意為保護芬蘭而作出犧牲,在這種情況下,芬蘭只好在政治上選擇一條不結盟路線,明確表示不會加入北約組織,亦不加入華沙公約組織。
芬蘭在政治取態上會盡量不去刺激蘇聯,令蘇聯可以對他安心,以換取蘇聯容許芬蘭可以在內政上有一定的自主權,可以行資本主義自由經濟。為了維持與蘇聯的友好關係,芬蘭的選民會自覺地選舉一些不會令蘇聯擔憂的國家領導人。
烏克蘭原以為時代不同了,美國應有足夠的力量可以保護她,烏克蘭應該可以不行芬蘭這套忍讓策略了。但現實是美國無意為烏克蘭付出太大的代價,烏克蘭必須重新定位,再次尋求俄羅斯的諒解。現實環境已不容烏克蘭在原有的路線上走下去。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