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專資會理事楊素珊主持的《望遠鏡》,第7集邀請到亞洲金融科技師學會創辦人及主席龐寶林先生,以及資深會計師姚俊佳先生擔任嘉賓,與大家分享灣區金融界的前景和現況。
為何投身金融界?
姚俊佳表示,自己一開始是一名會計師,畢業後曾於兩間Big Four(四大會計師行)工作,約10年前轉行從事保險業的理財策劃,正式投身金融界。
而龐寶林則認為金融業很有挑戰性,因為每次股災成因都不同,每次股市升的原因又不同。他覺得其他行業太悶了,就像車輛銷售得好,是因為老闆以前做得很好,他只是在這裏做銷售,所以他認為金融業是一種挑戰,便於80年代開始從事基金工作,人們還以為他是從事慈善基金。
當時他一邊做一邊學,成為行內的老前輩,見證過1987年的股災。發生過這麼多股災,每次的原因都不同,但每次的結果都一樣,就是股市會升會跌,所以直到現在都覺得非常有趣。他形容,自己對金融界很有熱誠,又喜歡挑戰。同時投身金融業亦相當考眼光,能幫客戶賺錢或完成工作便感到非常開心,很有滿足感;甚至現在幫助政府成為智囊,提供意見,能夠出一分力亦非常開心。
灣區市場龐大 需多方面專業
主持人楊素珊問及,年輕人或金融界的專業人士去大灣區發展,應該抱什麼心態或有什麼挑戰。龐寶林認為,大灣區人口有7000多萬,規模龐大,人們富有即市場大,市場大自然吸引很多人,引入很多公司加入市場競爭,競爭很大。
他覺得大灣區發展已十分完善,但年輕人一定要有專長。在大灣區,香港的大學有名氣;但中山大學在內地亦很有名,是內地十大高校之一,但還是需要像姚俊佳一樣有國際認可的CBA會計師專才。只要持有國際牌,大家便認可,當大家同一等級,亦更能提高工作效率。
他續指,專業工會當中有很多人際網絡,例如會計師有會計師會,有完整的網絡,亦有跨地方、跨區、全球性等,這樣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上,網絡發達,成功的機會亦大大提高。最重要是向多方面專業發展,面面俱全。
以前從事金融只需學懂法律,因為金融業有許多不同類型的法例,然後再讀會計;會計的知識都不足夠,便要學財富管理、分析師、科技,還有ESG(環境、社會和管治)。最近香港FSDC金融發展局發表了一份報告,鼓勵年輕人多方專業發展,所以年輕人要很快學懂,最好在大學時,最適合考試的階段完成,然後出來工作再汲取經驗。
姚俊佳現在任職AIA,投身保險業,同時亦涉及資產管理業務,很多時候都要做人的生意。正如剛才龐寶林所說,大灣區有7000萬人口,香港人口只有700萬,光看這些數字,市場規模已相差十倍。過往歐美市場會使用人均購買保險單的數量,外國可去到人均四至五張,香港是兩張多一些,國內是一張都未達到。
看到這個數字,就知道是有很大的市場空間及機遇,跟龐寶林所說的完全吻合。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怎樣建立,怎樣在這個行業學習做人,怎樣不單是唯利是圖,很多時候要留意與客戶的狀況,如何對待客戶真誠,不是短視地去銷售奢侈品、商品,而是以長期合約方式地工作,這點亦非常重要。
說到年輕人應如何走進大灣區發展,姚俊佳指出政府在青年發展基金撥款,給予香港年輕人到大灣區落戶創業,即是鼓勵年輕人。不論在會上或工作接觸年輕人時,其實他們都非常厲害,年輕人都會有許多不同的想法,有些是服務方面為主,有些以專業範疇為主,再進一步配合國家「十四五」規劃的方向推行時,將專業融合香港及大灣區,亦是一個重要範疇。
灣區強制ESG 創造就業機會
龐寶林說他正在跟年輕人學習,譬如他在3年前開發金融科技,接觸許多年輕人,今年便有68間得獎初創或投資企業,跟年輕人學習了很多;在大學開設講座要加開兩至三場,因為學生們很喜歡講座的內容,夠具體,包括工作的內容是什麼、行業內需要什麼人才、要選修什麼科目、可否作暑期工實習、業界所需的人才等。年輕人擁有的想法,如果接納並採用,成為生意夥伴,更可以瓜分股份,所以非常開心。
另外他又指出,因為ESG現在是強制性的,所以衍生出很多新職位,所以年輕人有許多職位可選,金融科技及ESG人才都不夠,好像金融法規業一樣,因為每間上市公司都要做ESG,ESG不單是做一份報告,而是將來連結營利並列,所以會帶來很多職位空缺。
現在有些大公司會有ESG預算,亦有董事會監管,有ESG主任、博士等職位,架構下愈來愈多人,職位需求與以前的金融法規業情況相似。以前我們看不起金融法規業,以為自己做投資厲害,便目中無人,現在看到金融法規業如此蓬勃,我們做得再好都沒有用,因為一犯規便不能做,所以業內情況已經完全不同。
談到年輕人畢業,應該從事哪一類工作,龐寶林認為年輕人應該像姚俊佳那樣,在大學時期已經完成專業資格,經驗可在後來工作實習中補上,以領取相關認證,例如CFA(註冊金融分析師)、 CFP(財務策劃師)、FRM(金融風險管理師)、CFT(金融科技師)、ESG或者會計師,完成這些專業課程。
或者修讀法律時,可以雙主修,用其他更有效率方式去增值。他認為年輕人對ESG這方面很有興趣,例如環保、社會服務,年輕人希望拯救地球,全部都是好事,他們自然亦會喜歡,變得有熱誠,擁有這份熱誠便無往而不利。
不怕吃虧多學習 多吸收不同經驗
姚俊佳認為剛剛過去疫情這一年多,他們公司亦招聘了很多年輕人,因為年輕人都有個夢想,他們不想過着以往朝九晚五的工作模式,去賺取固定薪酬,反而有很多不同的機會給予他們。
現在保險業有一個頗大的特性,業內銷售可以用有別於過往的銷售模式,可以透過社交媒體,例如IG、Facebook等,在不同的社交媒體作銷售,接觸更多不同人士,接觸層面更廣,不像過往的一對一,再作轉介的傳統銷售,而是由1對X的概念去運作,銷售空間會大很多。
不論任何行業都會面對很多不同的困難和挑戰,他回想剛剛出來工作時,選擇工作時會用一種心態,他的第一份工是他一生中工時最長的工作,因為工作初期的3至5年,同事們都不會介意自己是一個小伙子,做錯事同事是接受的,難道要到30、40歲時才跟別人說自己不懂做,那邊又不小心做錯。反而一開始工作時,要有這種心態,去學習多一些,不怕吃虧去做多一些,從中吸收多些不同的經驗,在往後工作日子便發覺這件事是十分寶貴。
龐寶林表示隨着自身年紀愈大的時候,自己給自己的框架亦會愈來愈大,因為你覺得自己見識多了,需要超越自己,愈來愈難,愈來愈不想別人失望,所以變得很困難。他續說姚俊佳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好,能從事不同行業對事業非常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