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傑:湯漢斯新製──美國海洋版的《雷霆救兵》

湯漢斯說,一部上等的戰爭片,成功的秘訣,在於描述戰情的轉折之間,出現成敗關鍵所繫的不可預知的意外。

中國上映某部以韓戰為背景的戰爭大片,卻因為此一冬季湖邊戰役的歷史真相與評論是非,引起爭議,一名公共知識分子被捕。

論拍攝戰爭片,美國當然全球獨佔鰲頭。20年前的《雷霆救兵》,在銀幕呈現諾曼第之戰,不止是電影製作技術的一大里程碑,在千禧年,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的道德力量樹立了一枝遙望新世紀的定海神針。

《雷霆救兵》還為主角演員湯漢斯定位了「良好美國人」(Good American)的環球政治形象,類似香港電影裏的周潤發,成為美國全球軟實力的一張優良面孔的王牌。

新版雷霆救兵  上演海洋大戰

20年後,從此「上了神枱」的湯漢斯捲土重來,親自編撰了另一齣海洋版的《雷霆救兵》,以1942年美國一支驅逐艦隊在北大西洋大戰納粹德國的潛艇為藍本,將荷里活戰爭大片的製作,由歐洲法國的陸地搬到了海洋。

此片雖然改編自歷史事實,靈感卻來自一本歷史小說The Good Shepherd,描述二戰期間在北大西洋的護航任務。珍珠港事件之後,美國集結大量戰略物資支援歐洲。

美國海軍軍官克勞斯(Krause),求婚在即,但大西洋火燒眉毛,盟軍須組織聯合37艘商船與軍艦,組織成物資艦隊,準備橫渡北大西洋送往英國利物浦。

克勞斯銜命指揮驅逐艦獵犬號,力保所有物資完美送達。

但克勞斯從來沒橫越過北大西洋,空中沒有戰機掩護,水下還有大批德軍U型潛艦伺機攔截,克勞斯的任務不但艱鉅,而且隨時連累美國驅逐艦有滅頂之災。

場面驚濤駭浪  慘遇疫情無法上演

湯漢斯本人為愛國公義精神感召,為向第二次世界大戰犧牲的美軍致敬,花近5000萬美元拍成此片。而且不再重覆《雷霆救兵》時曾用在海洋呈現美國海軍虛擬的龐大畫面,改以實體戰艦在海洋呈現。

但是說來容易,北大西洋的怒海波濤,包括德國潛艇由海底猛然冒現的一刻,驚濤駭浪,沒有電腦特技,不可能在真正的海洋呈現。因此湯漢斯結合虛實,做到銀幕視覺巨大的震撼,令觀眾覺得天衣無縫。

《雷霆戰艦:獵犬號》中北大西洋的怒海波濤,包括德國潛艇由海底猛然冒現的驚濤駭浪,難以真正在海洋上重現。(《雷霆戰艦:獵犬號》劇照)
《雷霆戰艦:獵犬號》中北大西洋的怒海波濤,包括德國潛艇由海底猛然冒現的驚濤駭浪,難以真正在海洋上重現。(《雷霆戰艦:獵犬號》劇照)
然而正當計劃去年中上映,忽然遇到全球化的病毒瘟疫,這部戲與《007》一樣慘遭逆襲。新的占士邦大片一咬牙,延期一年堅持在全球戲院發行,但是湯漢斯這一部卻賣給了網絡電影平台,令觀眾錯過了在IMAX龐大空間的真正視覺享受,這是這場瘟疫帶來的文化損失之一。

湯漢斯說,一部上等的戰爭片,成功的秘訣,在於描述戰情的轉折之間,出現成敗關鍵所繫的不可預知的意外。編導必須呈現:片中的軍人主角,在艱難多變的處境中如何抉擇?並且將這個問題向戲院裏的觀眾逼問:若在戰場的是你,你會怎樣做?

力作劍指海洋  有何戰略隱喻

而與《雷霆救兵》相比,這一部吃虧之處,是場景受到船艙和指揮室的空間限制,而且海軍作戰的技術細節和術語,為了忠於現實,又太過豐富,令觀眾即使是年輕人,一時也完全難以跟貼每一個環節。

《雷霆救兵》的諾曼第海灘搶攻,在視覺上宏偉開揚,述事簡單,因此另拍一個海上版,先天限制,這一點藝術家出身的湯漢斯,可能未免有點失算。

而千禧年以美國終止第二次世界大戰關鍵一頁開局,20年後,湯漢斯另一部力作則劍指海洋。此時太平洋美軍部隊正在加緊對南中國海的巡行,警惕有如獵犬。此中又有何戰略隱喻?由這一代的觀眾自行判斷。

然而論海洋戰爭的場面,這部戲確實拍出了新的高度,而且毫無政治爭議。英國No Time To Die的皇家特務,與美國海軍分別在影視戰線雙龍出海,《雷霆》的海洋版,值得此時的香港人在連場颱風中欣賞。

原刊於CUP媒體,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