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培育未來人才

政府進一步改革和推廣中學應用教育,讓學生從中學階段開始探索和實踐學習取向及職業抱負,可使應用型人才成為主流教育的一部分,推動本港人才多元發展。

團結香港基金發表的《教育及青年政策研究報告》指出,現行的教育制度重視學術研究多於應用技術,未能向學生提供靈活、多元化的持續學習途徑,建議政府在學術資歷、應用資歷及產業資歷之間建立橋樑,鼓勵香港青年持續進修,提升個人競爭力,創造更多選擇和出路。

應用學生課程  多方信心不足

筆者認為,該報告書提出的人才培育建議方向正確,唯對中學階段的教育建議着墨不多。若要有效推動和落實相關措施,中學教育亦要及早作出改革和配合。

目前香港的主流中學提供傳統的課程,教學取態以學生參加公開考試、報考學術型大學及修讀學術科目為主。教育局自2009年起推出應用學習課程作為新高中課程的選修科目之一(乙類學科),提供30多個多元化課程,以培育學生與職業相關的能力及取得資歷認可。當愈來愈多學生報讀應用學習課程,就是開展報告提及的改革方向的最佳時機。然而,根據香港考試及評核局的文憑試報告資料,報考應用學習課程的考生人數逐年減少[1],反映學校、家長和學生對此信心不足。

導師培訓不足  授課時間太少

筆者發現現時推行應用學習課程有以下問題:第一,應用學習課程並非中學教師授課,而是由提供課程的機構委派導師授課。雖然導師有相關學歷和專業知識,但未接受過中學師資培訓,未必掌握教授青少年的技巧。當導師遇到學生學習動機不足或出現情緒及行為問題,往往束手無策。

第二,受限於應用學習課程的授課模式[2],導師一星期只有數小時的授課時間,在短時間的授課中着重於知識和技能傳授,未能與學生建立和維繫師生關係。良好的師生關係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過程十分重要,若然缺乏則難以得到全面的支援並影響學習效果。

第三,雖然教育局設有導師和課程質素的監管機制,但學校不時收到家長和學生反映導師的課堂管理、教學質素和穩定性有欠理想。即使學校收到有關意見,亦難以跟進和改善情況,令學生和家長誤以為修讀應用學習課程不是一個好選擇。

擴展資歷階梯  推動商校合作

有鑑及此,筆者提倡政府對應用學習課程進行改革,包括:第一,訂立由中學階段開始的資歷認證階梯,提升課程的價值,增加學生報讀的誘因。第二,提供教師培訓,讓具備師資培訓的學校教師教授部分應用學習課程,學生如同傳統課程般接受應用教育,不需依靠外間機構的導師授課。第三,投入更多資源供學校提升硬件設備,為中學自行教授應用學習課程打造完善的教學環境。

第四,推動商校合作,鼓勵企業和機構為學生提供實習機會,銜接就業出路。第五,加強公眾教育,特別是向家長和僱主提供更多資訊介紹應用教育及相關資歷架構的特色、優勢和前景,提高外界對此的認受性。

政府應與中學界別的不同持份者溝通,聽取各方意見,討論在中學架構配合報告書建議的方案。政府進一步改革和推廣中學應用教育,讓學生從中學階段開始探索和實踐學習取向及職業抱負,改變家長對子女選擇應用型專上課程的疑慮,使應用型人才成為主流教育的一部分,推動本港人才多元發展。

[1] 香港考試及評核局: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報告
[2] 模式一授課主要安排在星期六於課程提供機構的場地進行,並由該機構認可的導師教授;模式二授課於學校進行,並由學校教師聯同課程提供機構認可的導師負責課堂的安排。

李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