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利森:中國能否在「地緣政治奧運會」贏得金牌?

哈佛甘迺迪政府學院教授艾利森(Graham Allison)認為,在這場地緣政治大賽中,美中兩國能否找到一種方式,構建並管控一場有建設性的競爭,並讓兩國竭盡全力去展示哪一種制度能為人類帶來更多福祉?

提出「修昔底德陷阱」理論的哈佛甘迺迪政府學院教授艾利森(Graham Allison)最近在美國《國家利益》網站撰文,引述哈佛大學中國問題研究報告,指中國不僅在東京奧運挑戰美國,更在「地緣政治奧運會」上,戲劇性地崛起成為美國的競爭對手。

默默崛起的沉睡巨龍

艾利森這篇題為〈地緣政治奧運會:中國能否贏得金牌?〉(“The Geopolitical Olympics: Could China Win Gold?” )的文章,回顧了長達一世紀的現代奧運史,中國直至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會上,才實現「零的突破」,獲得第一面獎牌,然而,僅1/4世紀之後,在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上,中國卻以48枚金牌對36枚金牌的成績,把美國從習慣佔據的冠軍寶座上擠下來。

今年在日本東京舉行的夏季奧運會,儘管大多數博彩網站都預測美國會贏得40枚金牌,中國獲得33枚,但結果是美國贏得39枚金牌,中國獲得38枚,僅以一枚之差居獎牌榜次席,一些被看好的美國奧運選手卻在早期的比賽中失利。

艾利森指出,中國在「地緣政治奧運會」崛起與美國抗衡更加戲劇性。僅在20年前的21世紀初,中國甚至還沒有出現在任何地緣政治競爭的排行榜上。在經濟上,這個國家被歸類為「貧窮的發展中國家」,人均收入與圭亞那和菲律賓相近,中國人沒有足夠錢購買先進的電腦或手機,更缺乏資源生產這些產品。在軍事上,五角大樓視中國為「威脅不大」;外交上,中國也奉行鄧小平「韜光養晦」的策略,靜靜地坐在一旁。

超級大國的真正對手

不過,此一時,彼一時也。艾利森指出,過去20年,中國崛起的幅度和速度超過了歷史上任何一個國家,已經成為世上唯一超級大國的真正對手。用捷克已故總統哈維爾的話來說,就是「這一切來得如此之快,我們還沒有來得及驚訝」。

艾利森不禁問:「誰是今天的世界工廠? 誰是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第一大貿易夥伴?自 2008 年金融海嘯以來的十多年裏,誰是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無論以中央情報局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標準來衡量,誰才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

在軍事領域,艾利森引用美國前國防部長馬蒂斯(Jim Mattis)的話,指出「今天,各方面都在競爭──包括空中、陸地、海洋、太空,以至網絡世界」。他不禁問:是誰削弱了美國在各軍事領域的競爭優勢,又是誰在美國國防部精心構建的台海衝突沙盤推演中,贏得了18場推演中的18場?

美國逐漸視中國為軍事競爭對手。圖為美國海軍在「印太地區」舉行大規模軍演前,在夏威夷為潛艇裝上「魚叉」反艦導彈。(亞新社)
美國逐漸視中國為軍事競爭對手。圖為美國海軍在「印太地區」舉行大規模軍演前,在夏威夷為潛艇裝上「魚叉」反艦導彈。(亞新社)

他繼續追問,誰是最大的汽車大生產國和消費國? 誰是特斯拉和其他電動汽車的最大市場? 誰是面部識別、語音識別、超級電腦和金融科技方面明顯的領導者?

艾利森根據哈佛大學中國問題研究組發表的報告《大競爭:21世紀的中國與美國》(Great Rivalry: China vs. the US in the 21st Century)指出,中國不僅正在崛起,其實力事實上已經上升到了顛覆冷戰後秩序的水平:從地緣政治、經濟、技術、軍事、外交和政治等各方面顛覆這一秩序。

求取平衡的地緣政治

美國政府官員仍竭力想繼續從倒後鏡看中國。他們堅持認為,中國不過是他們所謂「實力接近美國的競爭對手」,而現實卻恰恰相反,中國現在已經是美國的「全方位競爭對手」了;中國「構成了美國人已知最嚴峻的地緣政治挑戰」。

其次,艾利森認為,中國不僅在經濟總量等許多重要領域超過美國,而且在這些領域牢牢建立了美國不太可能再奪回的領導地位。以簡單的算術計算。中國人口是美國的4倍,中國工人的生產效率只要達到美國人的1/4,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就將與美國一樣!

第三,艾利森預計,到2030年,中國的經濟總量將是美國的2倍。此外,在很多傳統上由美國主導的領域中,中國可能已具有了長期優勢。他呼籲,美國人必須找到某種方式來應對一個新世界,一個中國在某些領域領先美國的世界。

艾利森認為,最大的問題是在這場地緣政治大賽中,美中兩國能否找到一種方式,構建並管控一場有建設性的競爭?共存的必要性能否促使英明的領袖展開和平競賽,讓兩國各自竭盡全力去展示哪一種制度能為人類帶來更多福祉?他最後說:「既然兩國人民的身家性命都取決於他們能否給出肯定的答案,那我們必須希望並祈禱他們能想出解決辦法,給出『能』的回答」!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