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聽到南懷瑾這個名字,大概是10多年之前的事了,當年我校有一位司機叫李叔,雖然只是一個小職員,但多才多藝,懂攝影,會種花,對烹飪、太極、書畫都有些研究,絕對不可看輕,有不少事情,我也向他請教。李叔喜歡旅遊,更喜歡閱讀,他對我說南懷瑾是一位奇人,學問很高,他正在看南氏有關《金剛經》的書。
學貫儒佛道的大師
之後,我到書店的時候都看到「南懷瑾叢書系列」的專櫃總計有幾10本之多,內容繁多,儒、釋、道俱存,再加上《易經》、《黃帝內經》、《孫子兵法》等,可說是一位雜家,博通各家,是一位大師級的作者。最特別之處是他並不是在學術機構工作的,不在大學,也不在研究所,沒有大學學位。他只是一位民間讀書人,但是深受歡迎的作家,影響力比寫論文更大更深遠。
那個時候,我還未涉獵中國文化,所以只知南懷瑾其人,沒有認真閱讀他的書。但到40歲那年,我愛上了中國文化,並開始看書也尋師問道,我用了一個暑假看了他的《論語別裁》,最初我也不知道這書是南懷瑾的重要作品之一。南懷瑾本身不是儒家為宗的信徒,他較精通佛道;但鑽研中國文化不能不懂得儒學,所以他寫《論語》是別樹一幟的「別裁」。第一次看他的書,覺得他有自己的觀點,而且合理,每句每字的解釋都很精要,對春秋時的情況頗為了解。這幫助我日後看錢穆及霍韜晦兩位先生有關《論語》的書。
今年,我參加了鄭柏澧先生辦的讀書會,最近一次要分享的書就是《南懷瑾的最後100天》,作者是王國平。94歲的南懷瑾因看過王國平的文稿,覺得他的文筆輕鬆,故在2012年6月請他到江蘇省吳江市的太湖大學堂,開始為他寫口述歷史,但到9月28日,南懷瑾便與世長辭。也許,南氏是位高人,知道自己龍年有劫,結果在中秋前夕辭世!南懷瑾的傳記只開始了一部分,未能完成。
多年來筆者對國家大師都很景仰,曾到清華大學進修,感受「水木清華」的校園氛圍。1920年代,清華設有國學研究所,聘請了四大導師包括梁啟超、陳寅恪、趙元任和王國維,這四位大師也是我的偶像。之後我亦涉獵錢穆、馮友蘭、唐君毅、季羨林等,他們的文章都是我的精神食糧。另外,香港的饒宗頤也是文史哲藝的通才,稱得上是國學大師,「南饒北季」,季羨林已辭世,中國痛失了國寶級的學人,現今南懷瑾亦走了,國寶級的大師只剩下饒宗頤老先生。
南懷瑾是個奇才,有神童的資質,20歲入川學劍術,有蜀山奇緣,拜了袁煥仙為師,後成為維摩精舍的首座弟子,後又在峨眉山大坪寺閉關三年,佛學大有精進。另外,他又對西藏、苯教和藏傳佛教有深入的了解。因為他是一位居士,所以對佛學的理解,比季羨林和任繼愈等可說更勝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