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網上多了一些教人移民和買屋的短片,特別是在YouTube,以介紹加拿大和英國為主,亦有專攻準備回流、但對加國仍認識不深的人。這些短片的主持人多較年輕,有些是靠某前香港名嘴做招徠(或是背後有地產經紀、理財顧問等做贊助的),可看出他們對加拿大或加國生活,其實認識亦不深,更多是以一個溫哥華或多倫多居民的觀點,試圖講解整個加拿大。片面之辭、資料張冠李戴不在話下,更有一些建議是有害的,縱使多是出於好意。
移民莫妄想延續舊生活
一個筆者經常聽到的話題,是如何能在加拿大找到港式或近似港式的生活,尤其是在溫、多兩大城市,我認為這是白費心機、甚至是危險的。錯誤的樂觀,夢想與事實落差所帶來的,輕者浪費光陰和錢財,重者可能導致家庭糾紛、精神抑鬱或更嚴重。全世界只有一個地方,是可以有香港式生活的,就是香港!若仍想過港式生活的,便不應移民了。
故此,教人移民的應誠實地講明這點,真正想去加拿大長住的,必須做足心理準備,要放棄港式生活,就算加國有似香港的地方,都只是非常局部和短暫的。縱使盡量少出街,或半句英語也不懂(如筆者的先父母),始終這是加拿大,生活便絕對是加拿大式的,大部分的生活細節都與香港不一樣。如果終日都心思思回流(因為客觀環境許可),「遇到半點風雨便思退」,移民計劃便容易以失敗收場。
加拿大有177萬華人,佔總人口的5%,在少數族群中排第二(2016年加國統計局資料,同年美國華人約有502萬,是總人口的1.6%)。可喜的是,加國歐裔佔72%,即是平均每4個加國人中,便有1個是屬於少數/易辨識族裔,而歐裔亦似聯合國,無一族群佔大多數,最多的英國人只佔18.3%。在大埠中,尤其是溫哥華、多倫多、卡爾加里,華人人口比例都比全國平均的高,分別是20%、11%和7%。
溫哥華的華人歷史悠久,菲沙河淘金熱之前已開始,經過近200年的人口累積,所以現時每5個大溫市人中,便有1個是華人。一些心胸狹窄的當地人,便覺得華人是一個威脅,小小磨擦較易變成大件事。加美兩國昔日都有長期極歧視的「排華政策」,由1880年代起至二戰後才結束,之後美國堅持「熔爐」文化政策(至今仍是),加國便擁抱多元文化,而「多元文化」更是有法律地位的國法,亦是40多年來,加國左中右各主要政黨都鼎力支持的。
加國華裔以土生華人為多數
筆者在香港出生長大,1970年代中五會考後來加求學,大學畢業後一直在此邦生活、在主流社會工作,任職工程師,我對港加兩地人的種族態度,是有一些親身體驗的。我們港人對非白人的少數族群,如黑人、 南亞人、東南亞傭工、越南船民、甚至是大陸來港的新移民、尤其是廣府話有鄉音的外省人,到今天仍會對他們「另眼相看」,縱然歧視程度已大不如前。而港人對某些大陸同胞的歧視,現已延伸到加拿大。
港人移居加國,一踏出機場,便要面對自己的種族心理關口,我們在香港是主流大多數,在此邦便搖身一變,成為被「另眼相看」的少數,要面對滿街都不是「自己人」的「外國人」了,而令一些港人更難受的,是昔日的菲律賓裔家傭,他們在加國竟能與一般人平起平坐。
香港人多誤會,以為加國華人當中港人最多,其實最多是土生,第二才是港人(由1960年代起至97的幾次移民潮,而97前後移加港人約有41萬,若無回流,亦只不過佔華人的23%),第三是大陸新移民,第四是中港以外的華人。誠然,精準的這類統計數字難求,主要是回流者亦眾,數字可能日日在變(單只回流港人,便可能已有20至30萬之譜,回流大陸近年亦有上升之勢,但準確數據欠奉)。筆者從實際觀察(如自己的親友)、和綜合一些學術和半學術文章的數據,結論出土生確是華人中的大多數。
土生者,大部分都已是第二、三代、或更早,當然亦包括眾多港人的子女如筆者的。華人在加的近200年歷史,累積了近十代的土生(不少更是混血兒),人數自然很多,而他們的父祖輩,多來自香港以外的珠三角地區,如廣東的四邑,亦多從未在香港長住過。
絕大多數的土生,思維上已完全「加拿大化」,並以英語為第一語言,只有少數仍懂廣府話或四邑家鄉話,而他們對中港台,感情上是較薄弱的。若要真正了解加美或南洋華人,便應跳出井底,多些接觸這類土生華人,多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況和喜好,因為願意與否,新移民的子女和他們的後代,日後便是這類的華人了。
批判移民外國者極之不智
大陸新移民在加美,無疑是一個頗複雜的議題。一些大陸人的陋習,由於主流媒體的報道和網上瘋傳,已成加美人的笑柄,且殃及池魚,讓所有的華人蒙羞,因為笨蛋西人不懂中國歷史,更不懂大陸人、香港人和台灣人的分別,這亦是目前加美排華的部分原因。其實,排華主因是特朗普的帶頭作用,他的公然種族歧視、針對中共,給不少極右派壯膽、為所欲為,次因是大陸的戰狼外交。(可參閱筆者的〈特朗普的種族與女性歧視〉,2020年9月14日)
而配合大陸的外交操作,不少大陸移民亦高調反對港人爭取民主自由,引起不少加人、尤其是港人的反感。其實,在筆者認識的大陸新移民和留學生當中,亦有不少是嚮往加國的自由民主而來,但他們多數都不敢公開表態。筆者認為,大陸的戰狼外交,就如加國杜魯多總理指出「任意拘留加拿大人」(兩名Michael)的離譜兼愚蠢做法,這肯定會增加移民局的戒心,會影響到審批大陸人來加國的申請,擔心有一些移民或學生,可能是身負「重任」而來,但這對港人或許有利。
以史為鑑,97前後有不少港媒基於愛港心,不斷報道移民外國的負面訊息,不少是言過其實、斷章取義、甚或是虛構的,但由於有眾多知名藝人的「見證」、和類似許冠傑的冷嘲熱諷(可參閱筆者的〈由許冠傑獻唱會說起〉,2020年4月29日),確是有效地冷卻了不少人的移民意欲、或加強他們的回流誘因。相信針對今次的移民潮,不少已表態的親中藝人,又會傾巢而出,努力批判外國和移民者。其實這極之不智,他們實是與半億的海外華人為敵,斷了在海外開演唱會的財路。
海外華人不再是「華僑」
加美尚有「華僑」嗎?基本上已無,有的是非常少數,這是關乎國籍問題。不少香港人、甚至是頗有學識的,仍不經大腦地將所有海外華人稱作「華僑」,如一位中文大學學者,在近期《明報月刊》發表的一篇前港大校長王賡武自傳讀後感,仍持有此盲點(該中大學者的女兒亦在美國)。
華僑者,即是長期在海外居住,但仍堅持保留中國國籍、和不願意取得居住地國籍的華人,但這些多數是老華僑,若仍健在者已年過九旬。「華僑」在海峽兩岸,都是有明確的法律地位的,例如會受到中國政府的保護,和可隨時回鄉「歸根」。
至於雙重國籍,大陸是不容許的,入籍外國便會自動喪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香港和澳門亦不承認雙重國籍(但允許港澳人持有他國護照)。台灣便更有趣,它容許華人持雙重國籍,但如外國人入籍中華民國,便必須放棄原籍。所以,按國籍考慮,絕大多數的加美華人都不是「華僑」了。
而新移民到加後,通常會盡快申請入籍的(一般要住夠3年、要考試,入籍後便享有全部公民權利,如自由出入、出遊時受加國政府保護、投票和參選權、社會福利……等等),當然,申請不一定百分百成功,有些人要申請多次才行。
華僑與海外華人,在心態上是有很大分別的,前者「落葉歸根」,後者「落地生根」。上述的中大學者在大陸出生長大,1970年代末來港居住至今,但她仍有很大的中國情意結,所以她似不明白王賡武的心態,認為王氏在歸屬感上有曖昧之處。
這位香港學者對海外華人的不理解,是非常典型的,她是以一個港人或大陸人的本位,去理解海外華人,其實我們這些「資深」的海外華人,並無如她想像中的複雜。像王賡武教授這樣的海外華人(印尼土生、已入澳洲籍多年),那個才是他們心儀的「中國」呢?在排華程度仍頗深的南洋,加上現時大陸在亞洲的「炫耀國威」,當地華人的國籍認同,肯定無可能是中國。
筆者認為,長年在海外定居的華人,土生也好、像筆者這樣的「加燦」也好,我們的心態其實都很簡單──我視現居的城市為吾家、視加拿大為吾國、九龍旺角是我自己的故鄉、廣東中山是我父母的鄉下/祖居、中國是我的祖國。華人、華文化、香港人,我絕對認同,但「華僑」或「中國人」,便全無資格了。
「情繫加國五十載」系列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