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志飛教授(Prof. Jeffrey Shaw)說「城市景昔」(”City in time”)從構思到落實成事,用了三年時間:「那是旅遊事務署委託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的project,commissioned by the Tourism Commission。」
負責這個計劃的有城大楊建文教授、Jeffrey及一班團隊(包括創意多媒體同學、藝術工作者)。Jeffrey說:「有同學大學畢業了,仍然回來幫手,可見這是一個多麼有挑戰性,多麼有趣的計劃。」
「城市景昔」透過科技、設計,把香港城市舊日的街道和建築重新描繪下來,再與今日的面貌,來作一個對比。
重現香港百年風華
「這個Panaramic view,是360度的3D model。」昔日建築,由畫家重新繪畫出來。既有畫面,還有聲音(街道車聲、人聲)。在這個什麼都要用App的年代,想看看昔日城市面貌,自然也得去download「城市景昔」的App。有了這App,看到城中景點,有一個紅色「AR時鐘」掛在柱上,對它嘟一下,就可「回到過去」,欣賞當年城市面貌。看過了,再看現在,就可以知道,半個世紀,甚至一個世紀以來,香港這個城市,起了甚麼樣的變化。
Jeffrey說:「至目前為止,City in time已有28個景點了。我們放置這些AR時鐘,先會考慮,遊客用App時,是安全的,有足夠空間,讓人使用這個App。這些景點,讓我們看到今昔的分別。」
看過一個紀錄片,《蘇絲黃的世界》(The World of Suzie Wong)女主角關南施(Nancy Kwan)電影上映後,事隔多年,重遊香港,Nancy對着鏡頭說:「香港的面貌都改變了。」說得一點不錯。下一趟Nancy再回來,可以先去download「城市景昔」的App,然後對着AR時鐘嘟一嘟,該可以看到尖沙咀鐘樓的變化(拍《蘇絲黃的世界》時,火車是開到尖沙咀天星碼頭前的)。中環、山頂、佐敦、油麻地(當年的渡海輪碼頭呢)。有時候看街景,記憶不可靠,城市面貌改變到底如何,要靠嘟一下AR時鐘了。
後記
Jeffrey說:「AR:Augmented Reality(擴增實境)是設計出來的。是把過去城市面貌(建築、街道、汽車)呈現出來。一個用手機smart phone下載App的年代。」
從設計到成事,Jeffrey說這是個on-going project:「這是一項創舉,offering opportunities to our students (both undergrad and graduates)。」
「城市景昔」原意是讓遠道而來的遊客,透過嘟一下「AR時鐘」,看到這個城市的過去歷史,如今就算是本港市民,也可以對我們的城市昔日面貌,知多一點了。
原刊於《頭條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