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教育當局對生涯規劃教育的推展源起於2014年,主要是回應新高中學制中期檢討的建議,對中學生在升學銜接、就業出路、資歷認可及學習多樣性等需求而衍生的另一課程設計——生涯規劃教育,其後更擬訂了生涯規劃教育指引,讓中學能按校情整合各種課程設計及支援措施。
但筆者不禁要問,小學是否完全不用推展生涯規劃教育呢?例如生涯規劃的其中一個要素「自我認識與發展」在中學才開始探索這議題是否最適合呢?
生涯教育規劃 探索未來世界
香港教育一向都秉持整全貫通的課程設計理念,小學、初中和高中的課程一脈相承,生涯規劃教育亦不應例外,最合理是把生涯規劃教育推前到高小階段,讓學生及早認識自己的能力和性向,訂立個人發展目標及升中準備,對生活持正向及樂觀的態度,提升解難及反思能力,亦要初探未來的世界。
近日香港初等教育研究學會調查小學的生涯規劃教育的推展情況,結果發現學界在資源及課程框架一概欠奉的情況下,明知有迫切的教育需要,卻又在苦無支援下舉步為艱。
在後疫情時代的當下,世界變得很陌生,人們對道德、普世價值及對未來世界的解讀漸趨立場化,模糊的價值觀定義令正在成長階段的青少年無從探索生活的意義,今日的小學生甚少思考「我的志願」,疫情下只有無奈的等待,等復課、等可以參加課外活動、等考試取消否……。
莫說小學生,就算成年人都在疫情的陰霾下迷失方向,對世界的未來有着患得患失的期盼,對於小學生而言,眼看父母要拼力克服生活的挑戰,他們顯得更無助,連自我認識都很難。
其實,有很多教育機構都陸續透過調查及研究去剖析疫情對小學生的身心靈、價值觀、學習能力及動機、快樂指數等方面去評估其影響,特別是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因此筆者認為這是最好的時機以有系統的課程規劃在高小階段推行生涯規劃教育。
生涯規劃教育的迷思與誤解
誠然在缺乏相關培訓下,小學教育各持分者對生涯規劃教育的推展存在很多迷思及誤解,其中包括:(一)生涯規劃教育等同職業教育或就業輔導,小學可不需推行;(二)生涯規劃教育的內容與生命教育、德育及公民教育及成長課的內容重疊,猶如架床疊屋;(三)生涯規劃教育着重參觀不同職業的工作場所,屬全方位戶外學習範疇;(四)讓小學生認識未來世界的職業導向及技能發展,是不着邊際,畢竟科技日新月異,教師也看不通未來世界的變化。
以上各項對小學推行生涯規劃教育的評論似是而非,源於未能從整全及廣闊的角度去理解其教育理念。筆者總括各種生涯規劃教育理論及小學校本實踐經驗有如下的見解:
(一)高小生涯規劃教育以跨課程形式推展,把認識自我(包括能力、態度、價值觀)與其他輔助課程(如生命教育、成長課等)有機結合,各取所長,至於有關自己個人與社區及世界的結連部分,可着力設計生涯規劃課程來整合。
(二)小學的生涯規劃在職業導引的部分可以商、社、家、校四方合作模式讓學生體驗不同職業的工作經驗及其對社會的貢獻,至於未來世界的職業亦可從網上資源中初探其可能性。
(三)後疫情時代下的小學生涯規劃教育更加要着重引導學生超越自我和環境的限制,訓練創新的思維與態度,灌輸以正向的態度及企業家精神去打造自己的未來。
當然,期望教育局能正視後疫情下推展小學生涯規劃教育的迫切性,擬訂課程框架及增加培訓,以免小學生對自己的生涯規劃陷入「空等待」的危機。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