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教訓

香港現時的形勢還好,卻一如台灣,不能保證安全,防疫的措施不可能放寬。現時政府的作為,似乎還是心存僥倖。

台灣這幾天疫情反覆惡化,雖說是外來輸入,卻證明內部防範不力。有說台灣早前防疫成功,染病者少,接種疫苗也少,故此社區免疫抗體不足,這屬似是而非的解釋。

台灣抗疫  防範鬆懈

現時疫情的挑戰是變異病毒,新的威脅。從連日確診人數大增,即可看到變異病毒的兇惡。早段時間成功,防範鬆懈,以為因循守舊便可。對變異病毒,全無警覺,也缺準備,結果潰不成軍。調整之後,或許可以克服,但疫病蔓延還可能有一段時間,病患者不少,社區的恐慌,對經濟民生的打擊相信不小。

台灣以外,新加坡同樣增加輸入形成的社區感染。日韓還在折騰,疫情還在惡化,變異病毒層出不窮,似已失控,散播周邊,禍及全球。歐美形勢改善亦有限,世界衞生組織說,2021年疫情會比2020年更為兇惡,信焉!即使守衞嚴厲的內地亦備受輸入疫病的壓力,香港能掉以輕心嗎?

對付疫情 寧枉毋縱

對付疫情,從來只應從嚴,寧枉毋縱,也寧可矯枉過正,因為稍一放漏,便可引致社區大爆發。現時,變異病毒只是傳播性強,下一步也許會是毒性加強,致病死率上升,因此要及早提防。而最佳策略便是消滅於未成傳播鏈之時。最主要的防線應是香港入境檢測。

一是檢測手段升級,要用抗體測試;二是隔離的時間要加長,14天不夠,要延長至21天。如印度的重災區,可能達28天,甚或暫時禁止來港。而在集中隔離之外,還要反覆測試,盡量少用不甚可靠的家居隔離;三是現時的突襲小區強制測試不足,要擴大範圍多次測試,應付病毒的潛伏;四是全力推廣疫苗接種,動用政府緊急權力,對前線、高危群體強制接種。

即使疫苗有風險,但在全球範圍還屬風險正常的程度,主要是政府願否全力動員社會接種疫苗。在復必泰和科興之外,也應引進其他疫苗,如內地國藥、俄羅斯的「史普尼克V」(Sputnik V), 讓香港市民多些選擇。

莫把希望  寄託疫苗

香港不要像歐美那樣把防疫的希望全部寄託於疫苗,可疫苗接種率提升還是重要的防疫手段,效果遠大於接種的正常風險。接種疫苗,特別是內地疫苗更有助與內地有限度通關,恢復部分經濟民生,一舉兩得。

香港現時的形勢還好,卻一如台灣,不能保證安全,防疫的措施不可能放寬。現時政府的作為,似乎還是心存僥倖,不肯以短痛來避免長痛。政府的官僚太着意一些既得利益的要求,不顧大局,也不顧社會整體的安危。若不汲取台灣的教訓,便是陷香港於危地。

原刊於《東方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陳文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