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者治校

作為教育工作者,為國家育人,不會不知「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之理,校長應在自己的崗位上盡點責任。

早上的茶樓,是老人的海德公園,體現了香港的言論自由。每天晨光熹微的時候,老人便拿着報紙,風雨不改,走進茶樓。進入茶樓後,坐在「原位」,打開報章,掃瞄當日的新聞。

香港教育應正本清源

這些資深公民,互不認識,可天天見面,茶過三巡,便會有人打開話匣子,天南地北,小至昔日風土人情,大至政制政策,侃侃而談,相互回應。別看他們已逾耳順之年,且經歲月的洗禮,一定會是寬容與平和,可對一些雖比雞毛更輕或蒜皮更小的社會現象或議題,舌頭大概也和骨頭一樣硬化而固執,他們或間有爭論,但點到即止。

然而,每當看到那些以打工心態,只望出糧、不以避事為恥的政府官員與那些「引外部勢力亂港反中」的人的所作所為,卻以同一口吻的「丟」來「丟」去。

這天早上,中央《完善香港特區選舉制度的決定草案》落實「愛國者治港」的報道,成了他們的話匣子……

「早就應該審核治港的群體是不是愛國者啦。」

「現在亡羊補牢,雖然是晚一點,但總比不補好。」

「呀,教育局長也到街站簽名。支持『愛國者治港』。」

「哈!他說人大的決定可以從制度上貫徹落實愛國者治港。又說教育也要撥亂反正、正本清源。更說教育局會致力為學生建立與一國兩制相適應的教育體系,幫助同學從小建構所需知識,以及愛護家國和服務人群的精神,好為國家培養治港人才。」

「建立與一國兩制相適應的教育體系?那就要愛國者治校了,他能嗎?」

校長亦需「須臾不離道」

筆者聽到「愛國者治校」這五個字,即時的反應是「驚訝」,驚訝他們對問題的看透力,驚訝他們能針對問題提出實質可行之法。

承着「愛國者治校」這話匣子,他們也在大發議論……

「丟!那暴大的校長,若是愛國者,當不會培育出反中亂港的學生。」

「最近他不是與這些學生割蓆嗎?」

「他是教學生守法,不是教學生愛國呀!若他是愛國者,學校在他領導下,當會是一國兩制相適應的教育體系。校園也不會充斥着反中亂港的意識形態。」

對於這老人以單一事件作例,筆者雖覺得有點以偏概全,但心想,作為教育工作者,為國家育人,不會不知「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之理,校長應在自己的崗位上盡點責任。一個肩負「為國家培養治港人才」的大學校長,更應「須臾不離道」,當然,心不在此,或已歸順他國而忠於所歸國者,另當別論。

話題從大學的校長,轉到中小學的校長。

「其實,中學和小學,都應由愛國者治校。」

通識變國教有何不妥?

「能就最好啦,但這很難。你知嗎?香港的學校的人事任命權,全由校董會決定,學校聘任校長及老師,先決條件為『認同辦學團體的理念』。香港的學校,大多數有宗教背景,這些學校,非教徒不可能當校長,說香港的學校是「愛神者治校」也不為過。當然,愛神者不一定不愛國,但由於辦學團體以宗教靈育為辦學的首要理念,學校的校長,也不會把『愛國』置於『宗教』之上,對於愛國教育,多是指引而行,教育局也不會監察,看!大學更連升旗禮也沒有呢!」

「林鄭不是說教育不可以是『無掩雞籠,一定需要有人把關,不光是教育局,坊間辦學團體、學校管理層都應擔起把關責任』嗎?」

「哈﹗那就要有《完善香港特區大中小幼校長選舉制度的草案》了。」

「這是大事,沒有國家支持,誰敢提議?看﹗最近公務員要簽署聲明及宣誓擁護《基本法》、效忠特區並對特區政府負責。官校的校長和教師簽了,但教育局有提出要津補學校的校長與教師簽署及宣誓嗎?」

「要校長簽署表態﹗若是制度的要求,他們會簽。你有看到最近某校長會總幹事撰文指摘教育局改動識科之事嗎?教育局針對通識科『無掩』的情況,配合正向的意識形態教育,把通識變為『國民與社會』科,有何不妥?愛國的校長,實在難求。」

愛國的校長,是不是難求,筆者不知道。但香港回歸,人心沒有回歸,卻是事實。要人心回歸,國民教育至為重要,校長作為全港基礎教育的CEO,在這方面,實在肩負重責。

梁振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