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一古跡 聆聽歷史迴響 體悟港史港情

文化藝術作為豐富生活的調味劑,能夠極大陶冶市民情操,提升幸福指數。此次中西區文化藝術協會籌辦的「一地點,一古跡」 系列文化藝術教育活動,便讓市民喜聞樂見。

香港去年受疫情影響,實體文化藝術活動大幅減少,而通過視像方式以創新方法表達和傳承文化藝術,是當下文藝界所探討的重要主題。中西區文化藝術協會籌辦的「一地點,一古跡」 系列文化藝術教育活動,以網上授課的形式,令文化藝術「活」起來而與生活共「通」,着實使人耳目一新。

「一地點,一古跡」活動把古建築的典雅魅力以立體的方式傳遞出來。
「一地點,一古跡」活動把古建築的典雅魅力以立體的方式傳遞出來。

「一地點,一古跡」活動由「一香」、「一案」、「一舞」三大板塊構成。「一地」是指中西區內的一個歷史建築,「一香」是指把中西區和香連繫起來,在中西區挑選4個具有歷史及文化特色的地點,按照其特色製造獨一無二的香;「一案」是指介紹保育建築背後的故事,保護、修復的重要性及修復的過程,並學習製作窗花的手藝;「一舞」是指由這個建築背後的歷史和故事而衍生出來的舞蹈。

活動旨在調動參與者的多重感官和身體活動,視覺、嗅覺、觸覺多點開花,手工與舞蹈雙管齊下,令文化藝術走進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古建傳情 一磚一瓦訴說文化古意

通過「一香」、「一案」、「一舞」,「一地點,一古跡」活動把古建築的典雅魅力以立體的方式傳遞出來。以歷史傳情,編排「案」「香」浮動的古建築之「舞」,連接人們與古建築的根脈,於一磚一瓦,一簷一柱之間,承載無限風情,喚醒人們對香港這個中西交匯,新舊並存的東方明珠的熱愛和對古建築的強烈保護意識。

網上製香工作坊不僅教參與者根據建築物製作香薰,更啟發參與者了解香港的歷史。
網上製香工作坊不僅教參與者根據建築物製作香薰,更啟發參與者了解香港的歷史。

文化藝術走進生活 浸入式通識教育博古通今

此外,「一香」、「一案」、「一舞」相互輝映,市民得以有機會多角度感受文化,極大擴展自己的知識面,從而博古通今。例如其中的網上製香工作坊,不僅是教參與者根據建築物製作香薰,更是啟發參與者了解香港的歷史。

香港名字的由來有多種傳聞,其中一則便是因香港地區歷來盛產莞香。明朝時,香港一帶所製的香,經石排灣東北岸轉運至廣州,石排灣東北岸因而稱為「香港」,即運香販香的港口。「一地點,一古跡」正是借其巧妙設計,每個細節都暗藏香港元素,以生活化的方式帶出國民教育,進而增強市民的身份認同和對香港的濃濃情思。

至於文化和藝術本身的養分,則早已通過「潤物細無聲」的方式,為市民所吸收。縱觀整個教育系列,協會揀選了幾個歷史建築,配上製香、舞蹈及窗花課程,體驗了文化藝術的靈活和多樣性。從課程設計上可見其深入和仔細,加上活動更是老少咸宜,大人可與子女一起上網上課堂,文化藝術應當是由一代人帶着下一代人,一起體驗和感受,這樣才能做到真正的傳承。

文化藝術應當是由一代人帶着下一代人,一起體驗和感受,才能做到真正的傳承。
文化藝術應當是由一代人帶着下一代人,一起體驗和感受,才能做到真正的傳承。

政府撥款鑄後盾 文化藝術享騰飛

文化藝術作為豐富生活的調味劑,能夠極大陶冶市民情操,提升幸福指數,因此政府一直對此報以高度重視。此次中西區文化藝術協會籌辦的「一地點,一古跡」 系列文化藝術教育活動,正是由民政事務處主辦,才有堅實的後盾和資源,做到如此繪聲繪色,令市民喜聞樂見。

值得一提的是, 2021-2022年度的《財政預算案》中寫道:「會預留超過1億繼續開展本地文化、古跡和創意旅遊項目」,這令文化界振奮異常。相信在未來有民政事務處的推廣,文化藝術能更加百花齊放,也會有更多能夠仔細思量文化藝術與市民的關係,真正為社區注入創新文化藝術元素的精彩活動湧現而來。

文化藝術作為豐富生活的調味劑,能夠陶冶市民情操,提升幸福指數。
文化藝術作為豐富生活的調味劑,能夠陶冶市民情操,提升幸福指數。

屈家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