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先聲明,這篇文章純100%個人觀感。可能近年受到環境的影響,令心中儲存很多不快的思緒,只想藉此吐吐心中鬱結。適逢最近本人生日,乘着限聚令放寬下,舊同事、好友紛紛相約慶生。由於他們都是前線的小學同工,傾談內容自然也離不開教育話題。尤其新興的一個詞語──「新常態」。相信我們對這個名詞並不陌生,我也不在此多作解釋了。
我們傾談的主題當然是「停課不停學」啦,內容包括學生利用什麼視像會議軟件上課,利用哪個學習平台收發家課,時間表怎樣妥善安排,學校行政如何完美配合……可能我們物以類聚、臭味相投,整個談話內容也是充滿負能量。當然我不排除近年的環境氣氛影響,或是人性本身大多喜歡雞蛋裏挑骨頭,傾談內容只彈沒讚。
我們最終認為現處於所謂新常態中的教學環境十分失敗,教師教學效能大減,學生學習成效低,真的有很多地方需要改善。其實本人認為香港的教師們真的很了不起,在我20多年的教學生涯中,看過不少對教師們有很大挑戰的事件,教師也能一一度過。其實細心想想,這些「大挑戰」都對教師帶來一個又一個教學上的新常態。
大量行政教學工作不敷應對
單看這次的「新常態」,除2019冠狀病毒引致教學環境180度轉變外,對沒有任何相關專業培訓下的教師,及未有任何處理經驗的學校來說(與2003非典型肺炎時期處理完全不同),實是一項艱巨的挑戰。學校迅速安排多個會議,行政人員設立既切合學校的實際環境外,也能同時配合教育局的指引,製作一系列相關的文件給老師,又購置相關的器材(不論是校內軟、硬件設備、教師培訓等,學生上網課需要的硬件也要處理)。
教師除根據文件進行相關的工作外,也要為網上實時教學及網上家課收發及批改的工作做準備。同時,因應每天疫情的發展,教育局也做出相應的對策,然後學校又要做作出配合,會議、文件編製、文件發放等沒完沒了。不過大家明白為學生、改善疫情着想也樂於接受及合作。
教育局這時候更「錦上添花」,加入「主題式重點視學」,令不少學校為此做出準備及效法,自行設立不同的要求,如在視像課中加入不同的元素,務求令課堂活潑、生動。又要設計讓學生得到高學習回饋的課堂,為學生設計高效能的分組活動等等。此舉令教師們主動渴求校方/教育局舉辦工作坊,希望從中學習一些可令課堂增加互動的Apps或平台。教師製作大量電子功課,希望可在此「停課不停學」的時段,讓學生可以如同回校上課一樣充實。同時如真的獲得教育局的邀請,進行相關的重點視學時也不至令學校蒙羞,最基本的亦可於考績觀課時達到學校的要求,獲得優異的表現。
以上看上來十分美好,學生、教師、學校、教育局獲得四贏的局面──這個說法真是痴人說夢!
不要忽視網課難以互動
2020年3月16日教育局網頁中提到:
試想想年紀尚小的幼稚園及小一、二學生,以及有專注力困難的特教生可否安坐在電腦前「上課」數小時?長時間接觸電子屏幕會否損害幼兒眼睛健康?因此,學校須考慮這些同學的情況。至於其他學生,每節及總體網上課時亦不可太長,兩節之間亦應有休息時段。一般而言,網上授課無須依照平日的學校時間表進行,每節課亦應較正常課堂為短,而且年級愈低課時應愈短,以保持學童的學習興趣。
同時我參考一些資料,每課節不應多於20分鐘。要教師們將原有30至40分鐘的課時,濃縮至20分鐘,還有學生在家中上課的專注能力,軟、硬件及網絡的穩定性(很多IT名校常常標榜學校內的超級電腦有多強、超光速的網絡及寬頻上網速度有多快,相信校內創意強過喬布斯及IT能力超越蓋茨的教師,也沒可能解決學生家中軟、硬件的問題吧?),更要兼顧教授如同日常上課的緊逼課程。
有可能再加上一些分組活動嗎?就以現今最受歡迎的視像會議軟件為例,如真的使用過的人便會知,只是分組及取消分組所需的時間已要約兩分鐘,佔整個課節十分之一的時間。分組進行時,教師又要到不同的組別往來穿梭,實在難以掌握各組的討論情況。當然視像課中加入令課堂活潑、生動的元素、設計讓學生得到高學習回饋的課堂是十分重要的。
新常態教學 舊常態評核
這些設計,真的要用Apps或平台運作才算「見得人」嗎?有沒有想過學生家中除智能電話外,大多只得一部上網裝置?要學生用一部裝置,進行兩個Apps或平台的運作,學生真的能順暢地操控嗎?是否掌握大權的人,忘記了還未有資訊科技教學的時代時,不是也能教出出色的學生嗎?教師的堂課設計、有效的提問技巧等等,難道在網課中便變得不重要嗎?不論之前大大小小的教育事件/改革,學校、教師們也能硬着頭皮闖過去。
今次教師面對新常態的網課要求,得到什麼支援、培訓呢?教師感到徬徨、無助是必然的。隨着時代的轉變,教師既要學習在新常態下進行教學,為什麼評核的方式卻不會以新常態的角度和要求去檢視呢?
還有其他問題(如批改家課、評估等問題),相信我也不用多說,教師們已如啞子吃黃蓮了。但在我眼中,每次的挑戰都對教師帶來一個又一個教學上的新常態,教師、學生、家長也能一一攜手度過。因此,我非常相信現今我們處身於的新一個新常態也很快會被我們衝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