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目的,尋求共識
近期主教山配水庫的拆卸工程展開,發現裏面是古羅馬式的建築,引起全城哄動,有傳媒立刻譴責水務署保護古蹟不力,幸而古蹟辦公開表示,2017年已獲水務署通知水庫的事宜,只是當時敏感度不足,掛一漏萬,誤判為普通水缸,水務署被證實無辜。接着又傳出大約10年前拆卸的克頓道配水庫和馬己仙峽道配水庫,裏面也有特色的古老工藝結構;有聲音傳出指水務署誤導古蹟辦兩個配水庫為普通水缸,這種說法非常可笑;水務署依足部門溝通程序知會古蹟辦,如是普通水缸,根本不會通知古蹟辦,怎會誤導?水務署又怎可能越俎代疱,為另一專業作判斷呢?
水務署多年來,多次因為很多人不理解其工作的複雜性和上下員工的努力,受到無理指責;亦有個案因涉及「水」的問題,被誤中副車責難,啞子食黃連。趁着配水庫事件,和大家分享水務署硬吞的三隻「死貓」,除了為水務署同事鳴冤外,也是為所有接受供水服務的市民伸張正義。
修護水管不力浪費食水
2018年4月17日,我的15篇水務署文章陸續刊出期間,申訴專員公開發表了《水務署對政府水管的修護和危機處理》調查報告,譴責水務署修護水管不力浪費食水。我四日後在灼見名家發表文章,公開向全港市民回應報告,十分詳細地分析及提供深入的理據挑戰報告內提到的每一個事項;其中最重要的,是水務署推行了15年更換及修復3000公里水管的計劃,把爆喉事故和滲漏個案分别減低了96.5%和40%,成績無出其右;報告斷章取義,針對餘下3.5%大肆渲染。非常遺憾,我四度致函申訴專員,請公署回應我的論據,但公署始終不肯遵守其公布的「理想、信念和角色」,拒絕回應。公署公開發表了一個調查報告,竟然逃避一位市民公開回應的文章,理由是並非由相關部門提出,並無先例。我估計從來沒有市民就公署的調查報告提出異議,更遑論以鐵一般的事實公開反駁報告每項指責。以下是回應申訴專員調查報告的文章的連結。
倒水落海
曾有數次出現水塘滿溢情況時,水務署被譴責倒水落海和浪費購買東江水的公帑,完全罔顧水務署竭力為香港市民得到充足食水供應確保不用制水的努力和艱辛。供水協議數年舉行一次,港方要預早估計多年後的雨量和用量,談何容易?更試問誰人可推算改革開放後,大量工業北移的情況?早年的協議,訂定了日後的水量,到時無論香港的實際需要,粤方一定輸送過境;之後的協議,可按實際所需輸送,自始再沒有出現讓東江水輸港後溢流的情況,但款項則不會扣減。在近期公布的最新協議,供應量可彈性處理及按量收費,經過多年的爭取和磨合,終於達至多贏的安排。我聽過前輩闡述參與協商時盡力爭取最佳安排的艱鉅和複雜性,局外人難以想像。
香港百多年來,建立和不斷擴展一個完善的輸水系統,各大水塘和主要濾水廠都有隧道和水管網絡連貫,以便靈活地調配及使用儲水。水務署有一套使用原水的全盤計劃,以盡量先用該年收集的雨水及減低溢流風險為原則;每月預先設計在哪些水塘取原水及分量,每天又根據實際情況,哪一區有下雨作水調節,盡量先用即時收到的雨水,接收到的東江水的輸送和水塘之間的儲水調配,都經過深思熟慮。此外,每個配水庫的水位每天都受到緊密監察,泵水的分量和時間都根據兩間電力公司的收費結構,經精密的考慮才進行。每一點一滴的水和每一分一毫的公帑都受到重視。市民如果能夠嘗試理解及感恩就最好不過了。
鉛水事件大冤案
水含有無數種類的物質,水務署只能分派極度緊絀的人手監察值得關注的物質的分量,正如警隊不會派重兵巡邏治安良好的區域。鉛是怎樣演變成為水中值得關注的物質呢?水務署30多年前立例停用容易生鏽的鍍鋅鐵管(galvanised iron pipes),銅管成為最受歡迎的代替品之一。早期的銅管多採用聯軸節(coupling)和「絞牙」式來接駁;因人工昂貴,水喉匠逐漸較多轉用燒焊式接駁以節省時間;出事原因是有水喉匠為省錢而採用不合規格的含鉛物料來燒焊銅喉。試問水務署怎可能未卜先知,預早猜到使用銅管多年後會出現這個問題,撥出人手去監察水中鉛的分量?有鉛水問題的屋宇,房屋署和私人發展商都有。水務署本着政府部門互助合作的原則,沒有批評其他部門,卻受到社會無理的責難。鉛水事件出現後,水務署立刻在全署抽調人手,包括工作性質無關水質的同事,處理大量增加的工作,幾個月間同事無償逾時工作的鐘數,數以萬計,在冤屈中默默耕耘。
現時因應鉛水事件,修改法例加強規管,工作進行得如火如荼。有人說:「多一例,多一弊。」立例固然有其好處,但是確保內喉的品質和水質本來是發展商和相關機構的責任,立例後政府不單因加強監管而要增加大量資源,還變相減低了私人機構的責任。公家和私家的責任分擔,是值得政府、業界和市民深思的問題。
無過勿責,應讚則讚,社會之福
我相信絕大部分的公務員,都是盡忠職守,全心全意服務市民。如有敷衍卸責,馬虎行事,當然應該受到鞭策。不過,如果公務員受到委屈,有冤無路訴,難免影響發揮。市民如能嘗試理解及體諒公務員工作上遇到的難題和限制,公共服務會更為暢順。再進一步,市民得到優質服務,如能多加讚賞,必能鼓舞公務員的士氣,服務質量亦得以提升,達至多贏局面。
!doctype>作者簡介
中學就讀於伊利沙伯中學,長記校訓「修己善群」於心,擇善固執。1974年於香港大學工程系畢業後,加入政府為見習工程師,在服務水務署35年半期間,贏得230多個獎項,包括十次最佳男子運動員,2011年退休時是總工程師。他獲同事尊稱為水務百科全書及水務鐵人。
關錫堯熱愛運動和熱心公益,具備無比的幹勁和毅力。自1971年第一屆百萬行開始,他每年最少參加百萬行一次,至今參加了53年。他於1971年首度參加吐露港渡海泳賽,至今約參加過超過100次各項長途泳賽。他於1977年參加全港首屆公開馬拉松,至今未有間斷,目標是要跑足50年全馬。他自1972年開始捐血,至今總共捐了199次全血,成為香港的全血捐血王,會繼續捐血至紅十字會不再接受他捐血。2023年是他第27次參加毅行者,27年來,他累積籌得約467萬元善款。認識關錫堯的人,都尊稱他為「關師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