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20多年來本人有幸常常返回內地交流,故此很多朋友問及對內地學校教育的理解。我一直不知道怎樣回答,因為以往的交流形式均為研討會,對學校的實況和與教師們的接觸很少。今年有兩次機會跟教師和教師們的教師有較密切的交往,正好豐富對這個範疇的理解。
找尋領導的教育學院講師
3月份到北京進行了一系列十個講座,每個為時三小時,合共30小時。講座的題目與學習和教學有關,對象為40多位教育學院的講師、少數的博士生以及中、小學的校長。講座完結後收到不少意見回饋,參加者就多方面給與我很多鼓勵性的說話,也提出不少我值得改善的建議。正面的評價不在此多著墨,在這裏,我側重在有關處理歸納與總結部分的改善建議列舉如下:
- 在每次課終進行強化式歸納與總結,以專家本人的觀點給予一定的明確指引、引領。
- 教學過程中,請黃教授多給予指導性的觀點。
- 學員所呈現的交流成果,黃教授能否多一些點評。
- 多交流您自己的想法,對我們的想法也能再多點回饋。
- 學員的大字報請老師明確的點評而不僅僅讓學員的彙報。
- 希望黃教授對相關主題更多闡釋自己的認識和觀點。
- 黃教授的教學計劃與過程都是遵循了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的邏輯形式,其中有大量詳實的案例,只是對於結論的總結如果能夠更加清晰的指出和講明白,可能會更適合我們的一種思維培訓的方式。
這些教師們的教師認為,講者以個人專業的觀點提供強化式歸納與總結,更有助於他們培訓思維。他們需要的是明確的指引、引領和指導性的觀點。他們需要的是領導。我指出中國近代有兩個很著名的領導人都很反對領導他們的人,他們都很有個人的主見。
梁漱溟先生在一篇談到他個人的思維層次和境界時,他認為第一層境界應該是形成主見。有主見就是學問!在這文章的最後,他認為自己始終不是學問中人,也不是事功中人,而是問題中人!
當今內地的教師教育,極需要的是有個人主見的講師,知道自己向學生宣揚的理論基礎為何,也知道那些理論的用處,並能應用自己所教的理論去教學。
5月份在東北的鞍山逗留一週,進行了五個講座,每個為時三小時,題目也是有關於學習和教學。講座的對象為100多位中、小學教師,也有一些教研員。收到的回應[註]可分:
不再做複印機和錄音機
「三天的培訓,轉瞬即逝,沒有煎熬,竟有些不捨,這是工作了20多年來第一次出現的感覺。走在回家的路上,腦子裡閃出這樣一句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我從內心裡是深深地贊同這句話。」
「我把自己在本次活動中定位為一名學生,因為我不再是培訓時的複印機,培訓後回到單位的錄音機;不再是一個旁觀者,而是活動的積極參與者。學會了思考,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
「課堂上洋溢着寬鬆和諧、探索進取的氣氛,這正是我們所追尋的課堂!!同時我們通過小組討論學習,各抒己見,集思廣益。」
「是的,這一次培訓的確與眾不同,您從未給我們結論性的東西,大家在合奏過程中相互磨合,求同存異。結束那一天也沒有傷感,覺得這根本不是結束,是新探索的開始。」
「他的很多觀點給我觸動,雖不能馬上改變我,但能引發我思考,並沿着這個方向努力探索,就是個很好的開端。」
通過頭腦風暴自己悟出來的
「這次痛快的學習結束了,但是我的思考並沒結束。為什麼我們的課堂不是痛快的、愉悅的?學生為什麼不會思考、不會質疑,甚至不會表達?更多的是啞巴課堂只聽老師一言堂。我們常說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到底體現在哪?不會思考又不會表達的學生又怎會有創造力、想像力呢?」
「我們收穫很多知識,又彷彿不是教授告訴我們的,是自己悟的,潤物細無聲,不教而教,不學而學,離開眷戀三天的課堂,帶走的不僅是知識,是能力。」
「我在課堂上已經開始嘗試着去以引導式問問題的方式來教學。」
「我想您的講座不是給我們洗腦,洗腦是有人主觀強加我們的,我更感得是頭腦風暴,風暴之後,若是洗禮便是洗腦,若是重生便是開啟。」
「一個人學習知識最有效的途徑就是把你知道的講給別人聽。」
師生互動學習的響應式舞步
「我們現在已經否定了課堂上老師為主體,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接受的師生關係模式;隨着新課改的不斷深入,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師生關係得到了廣泛的認可。然而我們也只是在理論上認識到其正確性,但在實際的教學中很難具體操作,結果互動學習只停留在認知的層面。問題出在哪裡?在黃教授的培訓中我找到了答案。一個美妙的詞語映入我們的眼簾:『響應式舞步——師生互動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老師不僅應該掌控學生對某個概念的理解程度,還需要時刻留意和響應學生回答中的細節,就像默契十足的舞蹈夥伴之間彼此響應一樣。這樣新奇的比喻還是第一次聽到!」響應式舞步強調老師的教導和學生的學習雙方面配合而成,將學生和老師之間互相促進的教學,恰如其分地描繪為進行微妙,互為主體的舞蹈。
課程資源無處不在
「感受之一是課程資源無處不在。成語、寓言是資源,故事是資源,城市規劃是資源,遊戲是資源,學習環境是資源,學習者自身也是資源。黃老師啟發我們要有一雙發現課程資源的眼睛,要圍繞我們的教育目標開發課程資源。」
領導的要求和探索的開始
這一批教師和上一批教育學院講師不同。教師們也說我從未給他們結論性的東西,但他們的感覺卻是探索的開始,和上一批部分的教育學院講師要求領導完全不同。亦正如第三類答案的回應:「我們也只是在理論上認識到其正確性,但在實際的教學中很難具體操作。」教育學院一般只告訴學員們說,你們應該要做些甚麽,但較少和他們一起去探索具體的操作方法。
在講座後,約100位教師中有30位左右和我一起成立了一個網上的學習社群,一起去探索學習,這是新一代內地教育界的希望。
註:學員們說了很多鼓勵和褒揚的話,在此盡量只列出一些事實性的意見。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