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說八:比卦
《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
比卦由坎卦和坤卦組成,上坎下坤,坎為水,坤為地,因此說「水地,比」。
「比」字,甲骨文寫成
,金文寫成 ,方向雖然不同,但構形是相同的,是兩個人並排之形,會出「並列」的意思,後來又引申出「連接」、「接近」、「親近」、「周密」等意思。比卦的卦名,是取這字的引申義,取「親密」的意思。但《彖傳》說:,「比,吉也。比,輔也,下順從也。」是不是「比」可解作「輔助」,又解作「順從」呢?朱熹認為原句「比,吉也」中,多了一個「也」字,應作「比,吉」,而「下順從也」前,缺了一個「吉」字,應作「吉,下順從也」。全句變成「比,吉。比,輔也,吉,下順從也。」「輔也」二字是用來解釋「比」字,而「下順從也」用來釋為什麼「吉」。(見《朱子語類》)因此,我們不必用「順從」去理解這卦名,雖然很多易學家都從「五陰順從一陽」的卦象去解釋「順從」二字。但《彖傳》提出「輔助」這意思卻是需要的。從整則《大象傳》辭來看,「比」字解作「親密」,是從「地上有水」的象上說的,解作「輔助」,是從「建萬國,親諸侯」的目的上說的。從「地上有水」這個象,可以見到「地」與「水」之間,是完全沒有間隙的,因此可以會出「親密」的意思。眾多易學家,都是這樣理解,現在只舉講得較簡明的一句為例。俞琰說:「地上有水,水與地,最相親而無間者也,是為『比』之象。」(《周易集說》)
統治者怎樣表現「親密」
既然用「地上有水」這圖象,表現了「親密」的意思,《大象傳》辭便提出作為一個統治者,怎樣表現他的「親密」。它說:「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意思是說:先王見到「比卦」的象,因而推行封建制度,建立萬國,和親近諸侯。孔穎達說:「『建萬國』,謂割土而封建之;『親諸侯』,謂爵賞恩澤而親友之。」(《周易正義‧孔疏》)陳夢雷認為,古代最重要的兩個制度,一個是井田制,由「師卦」表現出來,一個是封建制,由「比卦」表現出來。「井田封建,先王治天下之大者也。於『師』得井田之法,使民自相合而無間。於『比』得封建之法,使君與民相合而無間。」(陳夢雷《周易淺述》)
這則《大象傳》辭,和前面看過的七則,有一個不同之處。前面七則,都說「君子……」,這則卻說「先王……」。前面說過,《大象傳》的對象是統治階層,所謂先王、君子、后等,都可以視之為大大小小的領袖。但其中也有分別。如「封土建侯」的事,便不是「君子」可以做,必定是要天子才可以做。《大象傳》辭稱「君子」或稱「先王」,是很有分寸的,以後還可見到若干例子。
《彖傳》辭中所說「比,輔也」,又可怎樣理解呢?我們再拿「地上有水」的象出來,不過這次不從「水比於地,不容有間」(朱熹《周易本義》)的角度去看,而從地面上滿布了水,就像曹植詩句「流潦浩縱橫」的景象。潦水在大地上橫流,怎樣解決?其中一個方法,便是多建窪池來蓄水。要是我們把水比作群眾,大地上的群眾,如果沒有人統領,便會成為盲流。統治者見到這種情況,必定要多設領袖分別統領這些群眾。在周朝便是分封諸侯,在漢朝和明朝便是分封諸子,在現代社會便是建立地方政府。「建萬國,親諸侯」目的是用來輔助統治。《彖辭》說「比,輔也」,並不是釋字義,而是把《大象傳》辭這句話的背後目的說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