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施政報告》:改革教育 重振經濟 助青年大灣區發展

林鄭月娥發表《施政報告》,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針,結合了香港的傳統優勢和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機遇,體現了中央對特區一如既往的支持。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發表《施政報告》。政府推出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業資助計劃,資助約200間青年初創企業,並為此在青年發展基金預留1億元。政府又推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資助在本地及大灣區內地城市均有業務的企業聘請本地大學畢業生在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名額2000個。

房屋政策:資助非政府機構租用酒店作過渡性房屋

政府已覓得330公頃土地,可興建316000個公營房屋單位及滿足《長遠房屋策略》十年期(2021-22至2030-31年)約301000個公營房屋需求,主要集中在東涌新市鎮擴展、啟德、安達臣道石礦場、洪水橋/廈村、古洞北/粉嶺北、粉嶺高爾夫球場部分用地、具發展潛力棕地群、改劃用途的土地和房屋署預留作公屋發展的土地。

政府預計未來10至15年可提供超過10萬個公私營房屋單位,主要來自北環線沿線約90公頃房屋用地,港鐵小蠔灣車廠上蓋發展和重建三個市區寮屋區及大坑西邨。

政府提供長期房屋供應選項,主要須靠交椅洲人工島填海、龍鼓灘近岸填海和重新規劃屯門西發展,共約1 440公頃土地。

政府將成立項目促進辦事處,加快處理大型私人住宅用地發展審批。政府擴大發展局精簡發展管制督導小組的職權,涵蓋發展局以外的部門。行政長官親自督導房屋土地供應,確保各政策局和部門步伐一致。

政府將運用合共83億元專項撥款,促成非政府機構於2020-21至2022-23三年內提供15000個過渡性房屋單位,當中13200個單位已覓得合適土地。

政府將推出先導計劃,資助非政府機構租用酒店或賓館作過渡性房屋用途。

政府將於2021年年中推出試行計劃,為輪候公屋超過三年的合資格申請住戶提供現金津貼,約90000個住戶受惠。

政府將在2021年第一季完成「劏房」租務管制研究,並邀請香港房屋委員會及香港房屋協會在未來公營房屋項目中增加地積比率,以供應5%總樓面面積作社福設施用途。

教育和人才:推出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業資助計劃

《施政報告》中,關於教育和人才方面的重點,包括加強德育、公民和國民教育,深化《憲法》、《基本法》及國家安全教育;改革高中通識教育科;強化教師入職、在職及升職前的培訓,提高教師素質。

同時,在優質教育基金預留20億元推行為期三年電子學習資助計劃,並確保家境困難學生有平等學習機會。

政府又將支持香港演藝學院興建新教學設施和學生宿舍。

在青年發展方面,《施政報告》表示推出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業資助計劃,資助約200間青年初創企業,並為此在青年發展基金預留1億元;推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資助在本地及大灣區內地城市均有業務的企業聘請本地大學畢業生在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名額2000個。

創造就業及紓緩失業:為畢業生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特區政府除在本年度招聘約10000名公務員和在第二輪防疫抗疫基金下創造約30000個有時限職位外(當中超過11000個職位適合大學畢業生),政府亦會創造更多「行業為本」的就業機會,涵蓋環保、建造及工程、創科、物業管理、法律、創意產業等,聘用近年畢業的青年人。

另外,僱員再培訓局將於2021年1月推出為期半年的新一期「特別.愛增值」計劃, 提供20 000個名額和培訓津貼。

關於優化社會保障安全網方面,綜援計劃下的援助失業人士特別計劃將延長六個月至2021年5月31日。同時,在綜援計劃下推行新安排,豁免身體健全申請人擁有的保險計劃現金價值計算為資產,為期一年。

另外,由2021年8月起,「短期食物援助服務計劃」將變為恆常化。

在紓緩交通費負擔方面,「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下每月公共交通開支水平由400元放寬至200元的臨時特別措施將延長六個月至2021年6月30日。同時,港鐵亦將延長原定今年年底結束的車費八折優惠三個月至2021年3月。

醫療衞生:擴大關愛基金長者牙科服務資助範圍

政府將於禁毒基金下預留額外3億元,為有精神健康需要人士提供針對性及持續的支援。

政府又透過私營殘疾人士院舍買位計劃增設暫顧服務宿位;在有剩餘宿額的特殊學校附設宿舍部提供暫託宿位服務; 安排有需要到日間配對展能中心接受服務的嚴重弱智舍友留在宿舍接受服務;以及就照顧者政策和相關先導計劃進行研究。

另外,將擴大關愛基金長者牙科服務資助範圍,包括資助移除牙橋或牙冠和杜牙根服務;及為參加計劃最少五年並年滿75歲的長者提供第二次免費鑲配活動假牙及相關診療服務。

為紓緩需要長期用藥病人的財政壓力,政府將進一步完善經濟審查機制,擴大撒瑪利亞基金及關愛基金醫療援助項目涵蓋的藥物類別,以及建立不常見疾病資料庫及資訊平台。

注入經濟新動力:向旅遊業界推出額外6億元紓困措施

為維持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在香港上市未有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和內地科創板股票,將在符合特定條件的情況下納入互聯互通的選股範圍,同時,將加快落實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

當局將推動香港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房託基金),包括研究適度放寬房託基金的投資限制及擴大投資者基礎,以及為私募基金分發的附帶權益提供稅務寬免。

政府已推出「拍住上」金融科技概念驗證測試資助計劃,鼓勵傳統金融機構夥拍初創企業進行概念驗證測試,並就訂立發牌制度監管虛擬資產服務提供商進行公眾諮詢。

香港機場管理局將以市場化規則入股珠海機場,加強航空優勢,以鞏固香港國際航空樞紐地位。

為鞏固及提升機場城市建設,機管局將在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興建多項創新設施,包括自動化停車場及多式聯運中轉大樓、以無人駕駛運輸系統連接機場、「航天城」及人工島為「航天走廊」,以及日後把系統伸延至東涌市中心。同時,開展跨境商用直升機服務籌備工作。

在發展國際創科中心方面,香港將與深圳共同建設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並與深圳市政府研究在落馬洲河套港深創新及科技園首批研發大樓落成前,由香港科技園公司承租和管理深圳福田科創園區部分地方。

政府將推出20億元為期五年的傑出創科學人計劃,吸引海外傑出科研人才來港從事科研工作。同時,政府將於今年12月發布《香港智慧城市藍圖2.0》,提出超過130項智慧城市措施。今年12月,將推出「智方便」一站式服務平台,提供多項政府及公共事業電子服務。

在支持商貿及中小企方面,政府將擴大中小企業市場推廣基金資助範圍,為期兩年,讓受疫情影響企業充分利用線上線下展銷。

政府在專業服務協進支援計劃下預留5000萬元,資助專業團體加強在大灣區及海外的宣傳推廣。

香港貿易發展局聯同廣東省及有關商會推出一站式「GoGBA」平台,提供政策諮詢、培訓和對接服務,以協助港商拓展內銷市場和進軍內地大型電商平台。

政府將向「創意智優計劃」再注資10億元,成立跨政策局專責小組,促進藝術科技的推廣和發展,並預留合共1億元及提供先進場地及配套設施作實驗用途。

為建造業創造就業機會方面,未來數年,將維持每年超過1000億元工務工程投資,計及私營界別投資,可為建造業創造超過30萬個就業機會。

政府將向立法會建議,把整體撥款資助下每項小型工程的開支上限由目前的3000萬元提升至5000萬元,加快落實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工程。

針對會展業方面,將落實重建灣仔北三座政府大樓和港灣道消防局用地為會展設施、酒店和寫字樓,以及推進亞洲國際博覽館二期發展計劃。同時,運用10億元會議展覽業資助計劃,資助參與由貿發局舉辦的展覽的參展商和主要會議的參加者。

另外,政府為受疫情重創的旅遊業界推出額外6億元紓困措施,並計劃在疫情緩和後,開拓更多本地文化和綠色旅遊資源,以期擴闊海內外客源及提供豐富的歷史文化及旅遊消閒體驗。

可持續城市發展:提倡「多元組合」環保連接系統

市政服務方面,將應用科技改善公廁衞生和加強滅鼠工作。除即將啟用的天水圍臨時街市,還將推進規劃六個新公眾街市項目。

當局將展開全面交通運輸策略性研究及《跨越2030年的鐵路及主要幹道策略性研究》,以配合土地發展規劃、房屋供應及支持可持續發展。

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港鐵)已展開東涌線延線、屯門南延線的詳細規劃及設計;並將展開北環線的相關工作及向政府提交南港島線(西段)的項目建議書。

政府提倡「多元組合」環保連接系統,包括建設自動行人道網絡和興建高架園景平台連接港鐵觀塘站,增強九龍東通達性,並就此展開公眾諮詢。

政府還致力爭取於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並就此於明年年中更新《香港氣候行動藍圖》,制定更進取策略和措施。

政府於2021年上半年為屯門環保園設立現代化紙漿生產設施招標,確保可自行處理回收廢紙。

政府於2021年年初推行「標準金額」徵收補地價先導計劃,加快舊工廈重建。

政府未來城市規劃的重點項目。(政府新聞處)
政府未來城市規劃的重點項目。(政府新聞處)

香港特區未來計劃

屯門西

港鐵將展開屯門南延線的詳細規劃及設計,為發展屯門西部提供契機。

「屯門 ─ 赤鱲角隧道」今年年底通車。政府就龍鼓灘近岸填海和屯門西沿海地區發展潛力進行規劃及工程研究,檢視內河碼頭的需要,以提升屯門西地區作住宅發展及/或其他更有效益用途的潛力。

維港海濱

政府待65億元專項撥款供推行13個大型項目相繼落成後,維港海濱會由現時23公里增至2028年的34公里,並於維港兩岸增添35公頃具地區特色的優質公共空間。

於明年展開全長兩公里、闊10米的東區走廊板道,連接銅鑼灣至鰂魚涌,板道設計着重親水文化和通達性;並會為西營盤東邊街北的海濱公園注入創意。兩個項目預計於2024年分階段完成。

另外,由營辦商於明年開展「水上的士」服務。

西九文化區

西九文化區糅合本地傳統特色和國際元素,正發展成為香港文化新地標。戲曲中心及自由空間已經啟用,M+博物館和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亦將於未來兩年相繼落成啟用。

西九文化區佔地40公頃,其中23公頃是公共休憩空間,文化區景色優美的海濱長廊和藝術公園,正日漸成為市民消閒的好去處。

 保育中環

活化中環街市項目預計於2021年第三季起陸續完成。

繼續推動中環新海濱發展,包括在今年年底為三號用地進行招標。

新界北發展

政府已在古洞北/粉嶺北收回68公頃私人土地,新發展區可提供72000個房屋單位,首批公營房屋單位將於2026年建成。

加快落實北環線項目,配合古洞北新發展區公營房屋入伙,帶動新田、牛潭尾及凹頭一帶發展,釋放沿線約90公頃房屋用地,包括新田/落馬洲樞紐,可望提供超過70 000個房屋單位。

特區政府與深圳市政府研究在位處深圳的新皇崗口岸採用「一地兩檢」安排,以釋放香港落馬洲管制站超過20公頃土地作其他用途,稍後亦會與深圳共同探討羅湖口岸的優化。

全力發展位於落馬洲河套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並與深圳合作共同建設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一區兩園」。

北大嶼山

推展港鐵小蠔灣車廠上蓋發展,預計可提供約20000個住宅單位,約半數為資助出售房屋。

推展東涌新市鎮擴展,預計可提供約62100個單位。

港鐵公司將開展東涌線延線的詳細規劃及設計。

香港機場管理局(機管局)將於2022年啟用機場第三條跑道、2023年完成「高端物流中心」及2021至2027年分階段完成「航天城」發展項目。

機管局在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發展多項新設施,包括興建自動化停車場、以無人駕駛運輸系統連接機場、「航天城」及人工島為「航天走廊」,及日後把系統伸延至東涌市中心。

實施「大橋港車北上不設配額計劃」,讓港人以自駕方式經港珠澳大橋到廣東省工作、探親或旅遊,及在實施計劃後研究在港深陸路口岸實施有關計劃。

盡快開展「明日大嶼願景」交椅洲人工島的有關研究,為房屋發展開拓土地,通過連結港島、北大嶼山以至屯門沿海地帶的道路和鐵路,完善香港整體交通網絡及解決新界西北交通擠塞、建設近零碳排放的宜居社區,以及提升北大嶼山的商業發展潛力。

躍動港島南

制訂海洋公園重生方案,善用其在教育和保育方面的優勢、天然景觀及近海有利位置,以及將於明年夏天啟用的水上樂園,提供更多元化的教育、娛樂消閒及旅遊體驗

活化贈送予海洋公園的珍寶海鮮舫,成為南區富特色的歷史文化和旅遊景點

提升香港仔及黃竹坑一帶(包括香港仔避風塘、鴨脷洲大街等)的文化消閒設施,讓市民體驗漁村風貌、歷史文化和生態旅遊

以海洋公園為核心,開拓連接其他地區及島嶼的海上旅遊路線,並擴大香港仔避風塘範圍及在沿岸提供更多登岸設施

研究在已復修的石澳石礦場以公私營合作方式發展水上運動中心,為運動員和愛好水上活動人士提供先進的訓練設施

透過活化工廈政策加快黃竹坑舊式工廈的重建或改裝,為不同新興行業及文化藝術提供更多營運空間

研究重建或整合區內現有「政府、機構或社區」用地或設施,推動「一地多用」,並開展香港仔街市全面翻新工程

採取「地方營造」手法,提升黃竹坑商貿區及附近海濱地區的行人暢達性,以及改善深灣道和布廠灣一帶的步行環境

港鐵將於今年年底向政府提交南港島線(西段)的項目建議書。

起動九龍東

政府提倡「多元組合」環保連接系統,在區內發展自動行人道網絡、興建行人與單車共融通道、興建連接觀塘港鐵站的高架園景平台,以紓緩月台擠塞情況

待市區重建局觀塘市中心重建項目竣工後,觀塘市中心將展現全新面貌。

啟德體育園將於2023年竣工,是全港最大型體育設施,設有可容納5萬名觀眾的全天候主場館和1萬名觀眾的室內體育館、公眾運動場、以及約8公頃的公共空間。

政府於2023年啟用的東九文化中心,將配備先進的舞台和影音製作設施。

啟德發展區總長13公里的行人單車共融通道將會在2023至2025年分階段啟用。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