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不少經濟和投資專家,對中國經濟前景較為悲觀,這反映在香港上市的內地企業有一個相對低的市盈率,他們認為中國有可能重蹈日本的覆轍,長期依賴信貸貨幣帶動經濟增長,最終導致資產樓市泡沫爆破,經濟崩潰,影響深遠,百業待興;因此,中國能否引以為鑑,有效控制樓市泡沫,是全球目光的關注點。
以往增長模式 難一下子放棄
無可否認,自2011年起,中國政府積極通過逆周期措施控制樓市,措施傾向於提高樓市投資門檻,例如增加利息,限制銀行貸款,甚至推行房地產稅。
不過,自2014年起,中國經濟積極進行轉型,在這期間,經濟同時去槓桿化導致 M2(廣義貨幣)、社會融資總量增速減慢、通縮壓力增大,為了減少債務(或減慢債務增加的速度),令不少企業(尤其是負債過高的行業)承受較大壓力。
內地政府欲改革經濟結構,經濟增長由固定投資轉為靠內需拉動,而現時股市暢旺亦提高消費者信心,但靠拉動消費及內需,經濟轉型較慢;再者整體經濟和房地產關係太大,為了保障經濟,不好一下子失去增長動力,看來內地政府暫時不可能一下子放棄依靠以往的增長模式。
事實上,為了抵銷這些負面現象,於是,央行在六個月內兩次減息降準,同時,銀行也推出住房補貼基金,鼓勵家庭買房,刺激內地樓市,不少人出動睇樓買樓。表面上內地樓市開始回春,事實上是否如此呢?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4月份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報告,一線和部分二線城市的一手及二手住宅價格都有上漲,絕大部分三線城市的房價仍然呈下跌勢頭。
投資樓市 仍是中產家庭選擇
除了供求關係之外,始終內地資金出路有限。國內投資者主要進行六方面的資產投資,包括銀行存款、股票、樓市、理財產品、政府債券和公司債券。在為數不多的投資選擇中,中等家庭被鼓勵將存款的40%投入樓市,他們不僅需要考慮物業的潛在資本收益,也需要考慮物業的淨收益。如果有更多的投資選擇,購置物業的機會成本會更高。
據估計,國內家庭的總存款收入達到人民幣16兆,這些家庭都在尋找最優回報率的投資。監管部門應該繼續進行金融領域改革,放寬資本帳戶以緩解國內的貨幣壓力。
絕大多數市民願意將他們的積蓄放入銀行,雖然在過去的九年回報率為負2.7%。根據西南財經大學的一項關於家庭資產的調查,只有不到10%的接受調查者擁有股票(當然,過去一年A股大牛,應該會改變這個數據;中國政府為了經濟長遠發展,更樂見市民將資產投入股市而非樓市,因健康的股市能夠促進有競爭力的企業融資),不到5%的回答者有投資基金,不到1%的回答者有債券或其他金融衍生品。調查結果亦顯示,90%的接受調查者擁有一處物業,23%擁有一處以上物業。
幸好,與香港樓市持續高漲的情況不同,內地樓市雖然經歷了高峰和低谷,卻始終保持在一個較持平的水平;從全國數據來看,平均樓價由2011年每平米9,500元(人民幣,下同)至1萬元的水平,升至2015年約1.05萬元至1.1萬元的水平,升跌幅度不算大。
相對於內地股市,是一個有趣的比較,2011年至2012年國內生產總值(GDP)高速增長期間,股市下跌,現時 GDP 增長速度放緩,股市卻開始高歌猛進。內地樓市是否會重現同樣情況,繼股市之後發力呢?
成都消化房屋儲量 需70個月
照現時情況來看,內地樓市追回之前的落後並非不可能。當然,一線城市和二三線城市樓市狀況並不相同,從數據來看,北京消化目前的房屋儲量需要16個至17個月,上海、深圳只需要6個至9個月,成都卻長達70個月。
不過,這不代表樓市沒有希望。股市已經上升,樓價卻沒有上升,財富效應並未充分發揮效果,而且一線城市目前面臨的問題和香港樓市一樣,即優質地皮愈來愈少,一幅土地變成住宅用地的過程愈來愈複雜。目前大部分城市已經撤銷房屋限購令,買賣自由度相應增加,樓市看來已經愈來愈活躍。
另外,人們往往關注房地產市場中的住宅狀況,而往往忽略另一部分 ——商業地產。商業地產投資約佔中國房地產市場投資的30%,銷售額佔市場總銷售額的20%。
和住宅市場類似,商業地產市場亦隨着城市的不同而情況各異,例如北京和上海的每平方米價格拋離全國平均價格。在過去幾年中,上海的商業面積持續以9%的速度穩步增加,而重慶、成都、瀋陽、無錫和長沙等二線城市,卻出現空置率高達40%的供大於求狀況。由於和民生的直接的關係不大,中央政府並沒有發布太多與商業地產相關的逆周期措施,致使商廈市場對央行頒布的減息降準措等寬鬆政策更加敏感。
近期全國的商業地產供應都有所增加。在2005年至09年期間,商廈的建造數量和兩年後的出售數量大致相若,然而從2010年開始,新商廈的建造數量逐漸超過銷售數量,商廈的未售出佔地面積在2013年達到了巔峰。雖然這一情況在2014年有所放緩,但商廈的儲備量(尚未賣出)仍然在上升。
經濟減速 更遏二三線城市樓
目前,商業地產待出售總面積約6.5億平方米,由於過往五年的年銷售量均在11.5億平方米,商廈的儲備量應該算位於一個安全的階段;縱使經濟整體放緩,只有供應不再大幅提升,而銷售量不大跌,中國的商業地產,尤其是一線城市的,應該可以慢慢度過寒冬。
總的來說,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對國家的經濟發展起着重要作用,從目前逐漸鬆綁的樓市來說,雖然慢慢見到起色,尤其配合着股市大升後帶來的財富效應;然而二三線城市的過量供應導致局部樓市價格下跌。而由於中國經濟正在逐漸放緩增長速度,中小城市將會受到更嚴重的影響。
原文載於《香港經濟日報》,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