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鋒和秃筆

筆穎完好的筆固然是傳統書法必求的工具,但秃筆也未必沒有用處。禿筆可以看作另一種工具,有它特別的性格。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以毛筆寫書法,必要選擇好的毛筆。上好的毛筆可能難找,找到也不便宜。普通不錯的則不難買到,通常在書畫用具店都有很多選擇。但有了好的毛筆,也得要知道怎樣去保養,而保養方面反而較少有人提及。

新筆的毛通常都用漿膠結在一起,使成錐形,套在筆套之内。這樣可以保護着筆毛,不致於在運輸中損壞。故第一次使用新筆時便要用水將毛泡開。這是很簡單的工作,但亦常常因處理不當而使筆受損。須知筆最尖端之部分稱為「筆鋒」,亦稱穎,是筆毛最柔軟而有彈性的地方。書法中的撇、捺、和鈎等出鋒的筆畫都有賴筆鋒來完成,其重要可知。但毛穎纖細,容易受損。為保護筆穎,泡筆時一定要讓筆尖在水中自己散開。如想省時間,可以用溫水泡,因為温水可以使漿容易溶化,但不能用力在杯壁壓筆尖。當筆尖漿結在一起的時候,用力壓便會使毛頴折斷,成為禿筆。故開筆時,用手持筆在温水內來回拂動,是最好的方法。

泡筆時也要將毛全部泡開,到筆管處才停止。不要以為書寫時用不着筆鋒後面的筆肚,只將毛筆尖端泡開便了事。筆肚是毛筆儲墨的部分。有人以為筆肚泡開了會使毛筆過於柔軟,很難運用。實在當筆肚充滿墨的時候,能使筆鋒有力,無往不利。每次寫完字,務必將毛筆洗乾淨。下次寫字時再用上述方法泡開筆毛,然後沾墨書寫,因為洗過的筆可能仍有餘墨將筆穎粘在一起。當然寫字多了,筆穎會因與紙張磨擦多了而損耗。圖一有三枝同一種同一號的毛筆。上面是新筆,還未泡開。中間一枝已用了好幾年,但筆鋒仍很好,其筆毛的長度和上面的新筆差不多。下面是筆鋒耗損了的筆,可以清楚看到它的毛比其它兩枝都短,成了禿筆。

圖一 新筆、筆鋒完好的舊筆和禿筆。
圖一 新筆、筆鋒完好的舊筆和禿筆。

禿筆有特別的性格

筆穎完好的筆固然是傳統書法必求的工具,但秃筆也未必沒有用處。禿筆可以看作另一種工具,有它特別的性格。藝術家是工具的主人,要懂得甚至發展工具的特性去利用它。另一方面,新工具會引導藝術家創新表現方法,開出新的創作空間。明代大儒兼書法家陳白沙治學圭山,苦無好筆,偶然用山上的茅草捆扎成筆,蘸墨甞試,覺得寫出來的字剛健古樸,行筆時雖然容易開叉,但飛白的筆畫很有趣味,令他愛不釋手,特稱那筆為茅龍。自此陳白沙的書法因茅龍而如魚得水,發展出蒼勁峻拔,不拘小節的書風,而獨樹一幟。這是新工具激發藝術家創造新風格的好例子。反過來,如果陳白沙見茅筆開叉,便棄之不顧,便沒有那一片新天地了。所以工具與藝術家是要相得才可益彰的。

有一次,我主持一個工作坊,將中國紙筆墨介紹給西方小學生。我帶了些舊毛筆給他們試試,教他們拿毛筆的方法。到他們沾墨染紙的時候,他們便將我的解說抛諸九霄雲外了。有一位用拳握筆,在紙上用力像打樁一樣向下鎚。不一會,毛筆就變成試管刷子一般的開叉禿筆,無法回復錐形的樣子。這當然是意料中事。

後來我回到自己書齋,想着陳白沙和茅龍的故事,用那枝筆寫了幾行字,發現寫出來的字也有一種特別的趣味。圖二便是用這枝筆寫的一張,我們可以從中看到它飛白的效果。即在第一個字沾墨後開始,寫到第三個字便出現飛白,但墨仍充足,有如數管齊下,一直寫到第八個字,墨才漸漸枯去。這種效果又别於普通的飛白,圖三便是用筆鋒尚完好的同一種筆寫的。同樣沾一次墨寫八個字,這次要寫到第六個字才有明顯的飛白。兩者之間不同的效果是很顯著的。

所以禿筆可以成為特別的工具,一切要看藝術家如何運用。

圖二 作者用開叉禿筆寫「奔川躍鯉,激水騰龍;陟崖攀石,覽濤倚松。」
圖二 作者用開叉禿筆寫「奔川躍鯉,激水騰龍;陟崖攀石,覽濤倚松。」

圖三 作者用筆鋒完好的筆寫「松净無塵,針茂出新,山中兀立,偃仰天真。」
圖三 作者用筆鋒完好的筆寫「松净無塵,針茂出新,山中兀立,偃仰天真。」

靳杰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