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主席習近平於10月14日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並作重要講話,他提出「積極作為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要求,當中包括「要充分運用粵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吸引更多港澳青少年來內地學習、就業、生活,促進粵港澳青少年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增強對祖國的向心力」。適逢中央推出「十四五規劃」建議,同樣提到深圳與香港應該要大力推動年輕人之間的交往、交流、交融。筆者認為,要推行這項重要任務,香港與深圳要從教育着手。
藉反華浪潮發展國際科創中心
香港、澳門、深圳及廣州是大灣區中心城市,國家銳意透過這城市群的協同創新,打造大灣區成為國際科創中心。發展科創產業,人才尤其重要。目前美國及其少數國家拒絕中國學生簽證入境,更有科研人才被禁止在當地工作,國家可以吸引這些人才回國發展,對個人及國家發展科創產業都有好處,相得益彰。
與此同時,香港有四所本地大學位列2021年QS全球大學排行榜中的頭50名,包括港大(22)、科大(27)、中大(43)及城大(48),是全球各地唯一擁有四所全球排名頭50名內大學的國際大都會。QS評審標準包括研究水平及學生質素,兩者皆是創科發展的關鍵指標。香港可以利用大學的優勢,吸引國際科研技術及人才來港,啟動更多與大灣區建設相關的基礎研究項目。
推廣內地開辦HKDSE
筆者建議,國家應善用香港高等教育的國際水平,在香港開設「國際大學基地」,培育更多理工科人才,為深圳、大灣區創科產業提供人才和技術資源。
除了港深大學交流之外,中學教育交流同樣重要。筆者建議,在內地特別是大灣區內城市開辦「香港中學文憑」(DSE)課程,並在當地每年舉辦DSE公開考試,讓更多合資格的內地學生跨境就讀具國際化的香港本地大學。根據香港政府2019年底的統計,常住廣東省的香港人口約55萬人,當中不少是就讀中學的青年。此建議可以在「一國兩制」的國際化教育優勢之下,促進香港與內地文化融合。
原刊於《文匯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