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說理性並非本能,它需要鍛練,非常正確。書中提到2002年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康納曼(Daniel Kahnman)《快思慢想》(Thinking Fast and Slow)中許多不理性行為的例子(這本書正是我翻譯的,讀起來分外親切)。這是因為我們管理智的前額葉皮質要到20歲以後才成熟(其實最近的實驗發現男生25歲,女生22歲才成熟,比以前認定的晚了許多),但是掌管情緒的邊緣系統卻是在青春期時就成熟了(現在孩子的青春期來的比以前早,有的孩子小學五、六年級就來初經,男生雖然晚一點,到國一、二也都變聲),因此「感情先行,然後再抓住某些理論依據來替感情自圓其說」是有大腦的原因,人也因此有很多不理性的行為。我一邊看,一邊想「人怎麼可能這麼愚蠢?」但是事實卻是如此。
電視上的「代言人」
例如一般人相信廣告。但是廣告by definition,就是不真實的誇大。書中賈維克賣降膽固醇藥的例子台灣不但有,還隨處可見。電視上很多「代言人」都不是該領域的專家,只要掛上眼鏡,穿上白袍,觀眾就馬上認定他是醫生,就相信他的話(不過我上網查賈維克的生平,他的確有猶他大學〔University of Utah〕的醫學學位,只是他沒有完成駐院醫生的訓練,所以沒有醫生執照,不可以行醫。這一點作者說賈維克不具開處方的資格是對的。至於他算不算人工心臟的發明人,因為他當時是替猶他大學醫學院的教授Kolff做助理,功勞歸誰有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