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主席最近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的重要講話中,特別強調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基本方針,促進內地與香港、澳門融合發展,相互促進。深港「融合發展」及「巿場一體化」,通過深圳作為引擎,兩地經濟可以更上一層樓。本人對深圳發展的潛力和前景,感到非常鼓舞,在全國支持下,自然是水到渠成的。
深港是兩個完全不一樣的經濟結構和制度:深圳工業佔生產總值的 41.2% ,而香港則佔 6.8%;在服務業方面,深圳佔 58.7%,而香港則佔93.1% 。香港的高端與國際接軌的服務業,深圳要複製引進,只要在制度上採納香港「一制」的優點,就能發揮最大的效益 (有關深港「兩制」的異同請參閲以下一表)。至於深圳多元和高增值的製造業,香港由於嚴重缺乏製造業人才和土地,香港要發展也極不容易。
香港在這幾十年對祖國經濟改革的貢獻,是依賴一個成熟而演進的資本主義制度,以及承載它源於西方的核心價值,這是一個異數,最終與優良的中國傳統文化應該是殊途同歸的。一國兩制得以成功,除了是中央的高瞻遠矚和支持,也歸功於港人的堅持和努力。
香港的優勢,是多元而複雜的資本主義制度
香港的資本主義制度是複雜而多元的,仍在不斷的演進中,這包括各類型和內涵:有大財團主導的壟斷資本主義、有開明派推崇的自由資本主義 (堅持大市場、小政府、私有化、低稅制等)、也有福利派夢寐以求的人民資本主義(政府現在提供了絕大部分的教育、醫療和社會福利服務,以及龐大數量的公共房屋) 。當然,在人民資本主義的大旗幟下,有心人仍不斷爭取設立失業援助金、全民退休保障制度、更高最低工資、更多公營房屋、更多老人院、更環保的生產方法和生活方式、打擊反競爭行為等。
一直以來,各大財團很可能是透過延後及延申利益,以及政治捐款,與政府、各大政黨和經濟知識界,建立了牢固的攻守同盟,永續壟斷資本主義。而那些希望推動人民資本主義的溫和政治力量,卻在近年反國教、反8.31、反修例、反一國兩制等受到外國勢力干預而變質的運動下,已沒有左右政策的能力。
筆者回歸前擔任立法局議員,曾在立法局提出以公平的政策還富於民,建議政府向所有18歲以上永久居民,每人派送5000元的「派錢」方案;當時各主要政黨都全力反對,時任財政司的曾欽權當然也不會認真考慮。直至到2011年,特首曾蔭權決定每人派6000元,而在去年,政府再通過每人派1萬元;議事堂內已完全沒有議員反對「派錢」,社會亦沒有異議 ,甚至近日不少政黨又提出再要「派錢」。
筆者重提這往事,主要是指出香港在這二、三十年,市民和政府對香港實施資本主義的思維和要求,以及對公共理財的考慮,已有一些深層次的變化。另一個例子就是政府對產業政策的變化,由回歸前嚴守「積極不干預」,到回歸後自特首董建華,已積極參與制訂產業政策;今屆特首更提出「再工業化」政策。
在《國安法》下,一些港人、學者和國際資本已作出部署。很多國際企業已制訂 Plan B,以備不時之需;最近亦聽說某大學的工程系學者數以十計的辭職,而高層估計招聘也不容易。近日與大學有關傳聞何其多:有疑似擁有黨委背景的美籍國內學者將受聘為香港大學高層,這更使到一些港人感到草木皆兵。
香港──永遠是我們的家
在中美加強角力和深港融合發展的大環境下,香港的資本主義制度如何走下去?筆者深信在一國下,港人做好香港的「一制」,將會是對民族復興最大的貢獻。再者,政改是不是港人仍然爭取的目標和福祉所在?現在亦成疑問。香港面對內憂外患,如何自省自強?每個港人必須深思,這更是香港精英的責任!
港人是否仍有兼容的美德?這是作為國際大都會的必須條件之一。但在去年的「反修例」事件,特別是在外國勢力全力干預下,已大大消耗。再加上事後極左言論和政策出台,清洗似乎已啟動,社會如何復和?政府仍未有對策。
筆者身邊不少年青朋友,近日都考慮移民,我明白他們的心情,這是很艱難無奈的決定。香港近年多翻折騰,大家都非常傷痛疲累,對他們來說,香港已不再是熟識值得留戀的地方。英國突然推出的 BNO移民方案,對他們是及時雨、護身符。中英多年在港的鬥爭,英方早已退出舞台;今次一招回馬槍,香港可能又再落在其操控中。但是誰可笑到最後?仍是未知之數。我祝願移民的朋友,一切順利!家庭幸福!希望你們以後無論身在何方,都能祝福香港,無恨無怨;我們能在香港共處已是緣份,香港永遠是你們的一個家。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