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亮:薪火相傳

回憶當年的日子。中大醫學院的消化及肝科創立於1985年,直到沈祖堯教授於1991年從加拿大回港後,才把它打造成為今天蜚聲國際、顯赫有名的團隊。究竟這個傳奇故事的成功原因是什麼?

「Francis,這是我的辭職信,很高興與你多年並肩作戰⋯⋯ 」一位多年的同袍兼兄弟要離開中大醫學院的消化及肝科團隊了。

回憶當年的日子。中大醫學院的消化及肝科創立於1985年,直到沈祖堯教授於1991年從加拿大回港後,才把它打造成為今天蜚聲國際、顯赫有名的團隊。究竟這個傳奇故事的成功原因是什麼?

其實當年的沈教授只是一位年輕的醫生,整個團隊就連一個專科見習生也沒有,可以說是「無人無權無勢」,而我便是沈教授收的第一個門生。我本可以隨便選擇心宜的專科,但我並沒有抱着泊個「大碼頭」從此扶搖直上的心態。相反地,我選擇了一位無權無勢、年輕的沈醫生作我的師傅。

醫學及教育界的巨人

我不懂得風水面相術數,也沒有水晶球,沒可能預知當年一位年輕陽光的醫生他朝會變成了醫學及教育界的巨人。當年的我只知道追隨一個值得自己學習的人,而年輕的沈醫生充滿幹勁,追求卓越,以生命影響生命。多年來他一共吸引了12個門生,我們常笑稱是「十二門徒」。今時今日,「十二門徒」都已獨當一面、成了國際有名的醫生及學者,在醫學科研和臨床服務上,留下了佳美的腳蹤。

每當我們一班師兄弟閒話家常,想起當年艱苦辛酸、孤立無援的日子,記起當年面對過的人和事,都會有種「寒天飲冰水,點滴在心頭」的感受。今天擁有的,其實是由過去無數的挫折和失敗換來。毋忘初心,只是一心希望實現夢想,在什麼地方跌倒就在什麼地方爬起來;再跌倒就再爬起身。「愛輸才會贏」是我的信念。

現今世代的年輕人比我們當年更優秀 、更進步,但他們生命的韌力究竟有多強、又有多少願意不計得失、不斷跌倒不斷爬起、努力地向着標杆直跑?今天的醫療發展着重可量化的指標(KPI),以企業管治文化訓練了一批又一批有質量保證的服務隊伍。但個人面目卻變得愈來愈模糊不清,以生命影響生命的態度去栽培下一代似乎已變得不合時宜。

師兄弟的離開,有如天下無不散的筵席,人大了各散東西其實都是正常不過的。師傅當年悉心地栽培了我們12人,今日我們又把畢身所學毫無保留地傳給下一代,讓有志行醫及委身科研的年輕人能夠青出於藍,薪火相傳開去,讓更多不同種族 、性別、宗教或政見的人受惠。

原刊於《明報》院長醫生周記、陳家亮Facebook專頁,本社獲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