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痛氣虛 色淡質稀

《婦人經》云:「經行腹痛,證有虛實。虛病者,於經行之後,血去而痛未止或血去而痛益甚。」月經不調而致痛經者,常見肝、脾二經不和。血行不暢而經鬱結、壅滯,傷及沖、任二脈氣機所致。

上期談到經行腹痛(實證型)的食療,用烏骨鴨、麻仁和砂仁,作用是活血潤燥、滋陰補虛和行氣通經,今期續談點穴。

2.點穴

穴位:氣穴、三陰交。

治則:氣穴,乃腎經、沖脈之會,腎為癸水之臟,右腎曰命門,女子以繫胞。點氣穴,滋腎水,以養「胞宮」。三陰交,乃脾經、腎經、肝經之會。脾土生肺金,肺金生腎水,腎水生肝木。點三陰交穴,益脾而利統攝血行,滋腎而強「胞脈」,平肝而益裹血,點之得宜,和經而益「月信」。

點法:雙手無名指,小指屈曲,指腹置於內勞宮部位,拇指屈曲,指腹置於無名指、小指指甲之上,食指屈曲,指腹置於中指本節之上,中指伸直,以鼻徐徐吸氣,右手中指腹點於氣穴,閉氣,以口緩緩呼氣,自然收功,反覆做3至6次。

功用:益陰脈而養血分,和胞脈而益行經。

二、經期腹痛(虛證型)

《婦人經》云:「經行腹痛,證有虛實。虛病者,於經行之後,血去而痛未止或血去而痛益甚。」月經不調而致痛經者,常見肝、脾二經不和。血行不暢而經鬱結、壅滯,傷及沖、任二脈氣機所致。因脾為氣血運化之本,肝為藏血之臟。脾、肝二經,傳導、生化不利,胞脈失之所養,臨證則見月經不調而不通利,「不通則痛」,經期腹痛之證乃見。

虛證氣虛者,乃經色淺淡,經質稀薄,經量不勻,行經後腹痛,短氣、喜按。虛證血虛者,乃見經色淡紅,經量澀少,行經之時,隱隱腹痛,喜暖,伴有頭目暈眩,心悸。

下期續談經期腹痛(虛證型)的食療與點穴,敬希留意。

朱鶴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