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舉行了5屆,由沙田崇真學校統籌,共32間中小學參加的拍住上中小友誼賽與及學界另外一些小學辯論比賽,都因為疫情緣故暫停了一年。每每在思考是否值得花心力舉行並鼓勵同學參加的同時,總是回想起許多當中經歴過的小故事。
小辯士在辯論和競爭中成長
校友Francis剛由英國回來探望家人,他小學和初中都在香港讀書,今年收到他考入英國University of Bristol的好消息,大家十分替他高興。
Francis 是混血兒,英文了得,廣東話和普通話亦十分流利,人活潑鬼馬,口舌便給,自小熱愛閱讀,天文地理、中西歷史、機械物理,都倒背如流,每一個小息在操場上都看見他在看書,他人大膽不害羞,我常常即興邀請他上台向小息後集隊的同學分享圖書,他總是大方答應。
Francis讀小五的時候,我希望栽培他參加辯論,鼓勵他先去觀賞中學辯論比賽認識一下賽制,他因為從未聽聞辯論是什麼一回事,告訴我沒有興趣,我還特地聯絡他媽媽來簽通告,才能成功帶他去觀賞,看完中學生全港最後2強的粵語和英語辯論比賽回來,他很興奮告訴我:「比賽的哥哥姐姐很會吵架」,推薦他給帶辯論隊的老師,老師卻投訴他因為興趣太廣泛,活動繁多,經常告假缺席練習,不想再讓他參加。我一次又一次代他向老師求情,說服老師這個孩子其實裝備充足,自小看了大量書籍,非常喜歡追求學問,課外知識豐富,請老師給他機會藉着比賽多加鍛錬,相信有了成功經驗後他便會愛上辯論。
一開始參加學界辯論比賽,Francis果然就連奪兩次最佳辯論員奬項。其他小學生對手或組員可能多有背稿,但他的點子和理據卻早已在腦海中,一經老師點撥,手到拿來,即時回應,快狠準,確是最佳辯手。
成功就是成功之母,有了成功經驗,Francis更願意潛心學習辯論技巧。沉迷其實比努力更有學習果效,這孩子任何時刻都津津有味,孜孜不倦地吸收知識,只要信任和給予機會,他便能發揮所長。
辯論或許只是Francis 求學階段其中一點經歷,知道今天他將會在大學主修國際關係與政治,更需要放眼世界,了解時事,歸納理據,思辨真理,溝通解難,在這個意見紛紜、資訊繁多,事事也要fact check查證的年代,當年小學的辯論訓練就是一個小小的起點。
Francis另一個辯友穎兒後來也拿下最佳辯論員獎項,她參加辯論隊的初期十分膽怯,只肯當後備員,在背後幫忙同學搜集資料,一次終於輪到她出場,竟嚇得幾乎昏了過去,老師只能臨時安排其他同學頂上。
但穎兒最後克服了恐懼,在另一次比賽中大膽站上比賽台階,出乎意料地她竟成為最佳攻辯手,向對方辯手的提問句句到肉,令人招架不住,更蠃得台下如雷掌聲。
辯論台確是訓練學生的好場所,也是一項持久戰,考驗同學耐力,參加學界比賽,只要輸一次就會被淘汰出局,壓力十分大,學界比賽一般有60多個隊伍參加,一場一場打上去,參加的同學少點意志和毅力也不行。沙崇辯論隊多次只去到16強便止步。幸運有好的導師,加上師生努力,日夜琢磨,天天試劍,沙崇同學取得全港小學界辯論冠軍已是八年之後。
同學站在台上,望眼台下,有自己認識的和不認識的觀眾,台上又要即時面對對方辯手的質詢,努力反駁對方立論,同學必須反應敏捷,思路清晰,臨場將事先準備的資料加以整理,融會貫通,使用恰當措詞回應,既考腦筋,也考膽量,需要高度集中精神聆聽、立論、辯解、陳述和反駁,更不怕輸在人前,勇氣和實力缺一不可。
另一位辯手卓文也令我留下深刻印象,她和隊友本來合作無間,甚至差點就贏了比賽,可是她負責結辯的時間計算不準確,因最後多講了「謝謝大家」四個字而超時,被大會扣了5分,結果我們隊伍反勝為敗,失落了奬項,隊友最終只贏得最佳辯論員奬項,同學都埋怨她,她也沮喪了,說以後永不再參加。我在校內台上再頒一次最佳辯論員奬項給獲獎同學的同時也請她上台,鼓勵她繼續參加比賽,不用介懷輸贏,她聽了勸告,捲土重來,她真的做到忘記背後,努力面前,向着標竿直跑,之前的失敗沒有成為她的負擔,反而成為提醒,經過不斷努力,在下一個友誼賽中她就憑着精準的立論和完美的結辯,不差分毫,和隊員一起勇奪冠軍。如果當日輕言放棄,日後便空餘遺憾,後來勝利的快樂和進步便嚐不到。
這故事還有後話,之後一年我出席附近的沙田蘇浙公學陸運會作頒奬典禮嘉賓,運動場上喜見升上中學的卓文,關心她是否仍有參加辯論,她答自己是中一生不知道可否參加,我立即介紹她給蘇浙公學負責辯論隊,學養淵博、文質彬彬的曹博士。經過曹博士培養指導,卓文脫胎換骨,大有進步,之後代表中學回來母校參加拍住上中小辯論比賽更連奪數奬,捧着奬牌歡喜快樂跑來和我合照,分享勝利的喜悅。
後來更聽校友説,沙田蘇浙公學幾屆學生會會長都是沙崇當年辯論隊成員,有一屆更曾有校友同時競爭上莊,雖然有輸有贏,但校友能積極投入中學校園生活,實在感恩。
其實參加辯論比賽就是要鍛鍊一種不怕失敗卻不服輸的精神,事前固然要充分準備和計劃,但臨場發揮至為重要,活學活用,多加磨練,不斷反思檢討,勇於試錯,講求數據理據,深入思考,多番論證,不能輕言出口,要以理服人,説話精準,心思慎密,着重溝通,相信真理愈辯愈明,又講求隊友合作精神,互補不足,一起解難,真的是膽大心細臉皮厚。心理素質要高,語文能力要強,邏輯思維必須堅實,同學需要小心查證,大膽表達,這些正是未來領袖重要的素質。年輕人只要能遇見良師,得到栽培,便能盡展潛能,卓文和頴兒就是不輸給自己的好例子。
在辯論中培養思維和心志 應對未來挑戰
見證着一代又一代小辯手的成長。萬丈高樓平地起,年輕人就是未來的領袖和社會的棟樑,老師們都是懷着這樣的理想一點一滴栽培新生一代。
這種栽培正與未來教育的目標不謀而合。EQ之父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和《第五項修煉》(The Fifth Discipline)作者彼得‧聖吉(Peter Senge)二人在所合著新作《未來教育新焦點》(The Triple Focus: A New Approach to Education)中,便提倡未來教育的其中一項重點,是要培養學生具有「系統思考者的習慣」,當中包括:
- 分析因果關係時,能看出時間差所造成的影響;
- 找出預期之外的影響;
- 以改變觀點來增進了解;
- 能辨識複雜因果關係的交互影響;
- 能看出系統結構對行為產生的影響;
- 了解系統的架構並找出更好的施力點;
- 提出假設,並加以測試。
在上文分享的幾個個案中,孩子們正透過辯論及競賽過程,訓練上述系統思維能力。更重要的是,他們在過程中亦鍛鍊出堅強的心志。二十一世紀教育最令人頭痛的問題,就是如何讓下一代面對不穩和不斷轉變的環境,若孩子自幼便培養起系統思維習慣,並具有自信和不屈不撓的心志,又有何懼呢!
現在,持守着這些信念,我們又忙着開始籌備新一屆拍住上中小辯論比賽了。希望能在過程中,繼續創造更多動人的、「不輸給自己」的教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