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中國語文課程由2015-16學年開始,在中四加入12篇指定文言經典作為學習材料,並在2018年中學文憑試評核。這12篇指定文言經典在公開試儘管佔分不多,但學生深入欣賞玩味優秀篇章,體會作者的用心,感受其中的文化思想特質,掌握行文作法的精粹,對提升語文能力極有幫助。
「字」作為語文最基本的元素,由字而詞而句而段落結構,所有優秀作品莫不如是而產生。中國文字獨體單音,但一字多音極為普遍,有因意義不同而讀音不同的,有因詞性變異而讀音不同的,有意義和詞性不變但按需要而改變讀音的。現時香港的中學大多以粵語(大部分學生的母語)作為教學語言,而粵語既保留很多古漢語的特色,自然對研習古典作品頗有好處。因此,掌握正確的粵音正讀,無疑非常重要。本文舉列12篇文言經典若干容易讀錯的字詞,探究其中的正確讀法: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論語.里仁》)
「惡」字在上文兩出,前者作「憎厭」解,《廣韻》烏故切,音烏去聲(wu3);後者作疑問詞,解作「哪裏、怎麼」,《廣韻》哀都切,平讀,音烏(wu1)。
「去」,粵讀有上聲和去聲兩者。讀上聲時,音「許」(heoi2,《廣韻》羌舉切),作「拋棄」、「擺脫」解;讀去聲時,如讀「離去」的「去」(heoi3,《廣韻》丘據切),作「離開」解。「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和「君子去仁」的「去」,坊間教科書普遍註為上聲。詹道傳《論語纂箋》云:「去,如字。下同。」詹氏指出兩個「去」字都依本音讀,即「離去」的「去」音。王夫之《四書箋解》云:「『去』字止如字讀,與下『違』字意同,俗塾師圈破作上聲者不通。若是有意滅絕乎仁,則除是桀、紂,豈但不能成君子之名?言『成名』者,以處富貴者意在得志有為,立功見德,方可成君子之名。不知君子止以存心之仁異於人,若與仁相差不相合,則無其實而何以稱其名哉?『去』如相去幾里之去,未到之謂也。」細味文意,王氏所說甚是。「不去也」的「去」和「君子去仁」的「去」,皆讀去聲。
「造」,急遽、突然,《廣韻》七到切,去聲,音措(cou3)。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論語.為政》)
前一「養」,供養,指對父母的飲食供奉。陸德明《經典釋文》音「羊尚反」,陽去聲,音「讓」(joeng6)。後一「養」,育也,以犬和馬言,後世有「犬馬養人」和「人養犬馬」二種解釋。朱熹《論語集注》採用後說:「犬馬待人而食,亦若養然,言人畜犬馬,皆能有以養之。」這一「養」字,《廣韻》餘兩切,音「氧」(joeng5),以示供養上與尊輩之別。
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論語.里仁》)
「幾」,《集韻》居希切,音「機」(gei1),邢昺《論語注疏》引包氏曰:「幾者,微也。當微諫,納善言于父母。」
子曰:「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論語.衛靈公》)
「行」,實行,《集韻》何庚切,音「恆」(hang4)。「孫」,通「遜」,《廣韻》蘇困切,音「信」(seon3)。
粵音正讀:以12篇指定文言經典為例八之一
原刊於《大公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