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短期是在中央政府支持下防疫治疫成功,最佳的例子是澳門。香港政府的工作效率不高,社會裏還有不少人伺機破壞,包括一些政府中人以及醫護專家,能夠抑制新冠肺炎疫情,維持低風險,已屬萬幸,也有賴中央出手。
只要疫情大致受控,防疫體系確立,外部疫情壓力和下一波的風險都可以大減,香港社會和經濟將可逐步恢復。下一步便是與內地和海外合作,擴大安全區域的範圍,把經濟各方面復甦,這是第一階段。
香港疫後國際疫情仍然不易受制,香港的國際經濟還處於困境,要在國際經濟衰退、疫情仍然嚴重之中突破困境,便不可能一切依舊,需要有新的戰略、政策、措施。可是,不可能期望特區政府和本地既得利益的精英可以有所貢獻,最終仍然要依賴中央出手,提出新的方案來推動香港轉變。
在《國安法》威懾和立法會延長任期底下,香港社會內部反對的力量會縮減,只是怠工作消極抗拒,作用不大。如果中央能夠與香港社會合作,不依循過往錯誤的統戰方法,少一點政治關係和計算,多一點科學和研究精神,相信亦可動員香港社會的有心人來協助制訂在後疫情、新冷戰條件下,香港發展的新方向和路線。
在新冠肺炎疫情穩定之後,中央政府將會着緊出手,不單止考慮香港,而是在新冷戰下大棋盤布局的一部分,亦不限於粵港澳大灣區,香港作為中國唯一的國際金融中心,要發揮作用,協助國家突破美國的金融圍堵。
中美新冷戰的發展會是美國一步一步壓迫中國,圍堵與脫鈎並行,中國需要在美國以外開拓空間,香港亦然。香港將面對大量在美的中國人才、資金、上市公司的回歸,怎樣把回歸的資源與新的發展戰略結合協調,將會決定香港的前途。在美國圍堵制裁之下,這些回歸的條件會成為內地與香港新開拓的國內、國外發展空間的推動力,這便不僅是短期的金融繁榮和經濟結構的升級轉型,而是在去美國化的國際多元新格局佔據中心地位,追逐全球未來最大的國際金融中心、國際服務中心的地位。
香港前景的最大威脅是美國勢會訴諸戰爭,在中國的東南沿海尤其是南海製造衝突,也脅迫台灣的蔡英文政府作軍事冒險。戰火一起,即使是地區局部戰爭,不管勝負,美國的圍堵制裁會更為嚴厲,中國的反制也會更為激烈,香港正好利用危機全力推行非美國化的全球化發展戰略。美國外強中乾,對華戰爭不能持久,中國可勝。
香港在新冷戰中站穩中國人的位置
香港人看待中美衝突的新冷戰,還是像殖民地時期的隔岸觀火心態。總以為是內地的事,香港人和香港還可免受牽連。或許不少是拿着外國護照,或外國永久居留權,形勢不對便急急棄港而逃。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對待美籍日裔的方法,應會在今次對付美籍華人,而當時美國的盟國亦排斥日人。
今天,美國的「五眼聯盟」,應是港人移民的主要去向,新冷戰的衝突底下,「五眼聯盟」會在美國驅使之下,一致對待中國及中國人,港人之移民這些地方的,相信會受排華打擊,未能倖免。用移民作為政治投機、經濟投機,亦可能弄巧反拙。
香港回歸20多年,港人的心未回歸,還在觀望。以為英國、美國會再度殖民香港,或內地政權崩潰,香港可作國內的外國租界,幸免於難。不過,今天的中國已不是過往百多年的中國,英美霸權也大不如前,世界已走向多元化的方向。一是中國不會崩潰,只會更強大。英美霸權已衰落,大有崩析之勢。此消彼長,香港回歸中國,應勝於投靠英國、美國,至少是香港絕大多數人的利益所在。
中國歷來都有眾多的漢奸、賣國賊、買辦,甚至比起日本、南韓更多。這是人口眾多,民族不團結所致。而港人多親英美,一是奴化教育成功;二是來港港人多屬個人主義,追求經濟利益的一群;三是投機心態,哪處好便跑往哪處。
例如中國內地改革開放以來多了許多忽然愛國,底子裏只為個人利益的。香港回歸以來,政府政策偏差,貪腐盛行,「崇洋親美」普遍,且上行下效,民族的尊嚴和自信心受到打擊,香港幾成為法外之地。背離中國之心自必然增長。正因如此,西方才乘勢欺壓中國,在香港策動顏色革命,以冀顛覆中國。
猶幸中國還有眾多的有心人,反貪腐、重整國防和經濟安全。近幾年便扭轉大勢,轉變為奮發圖強,激勵起民族的自信心與勇毅之氣。一是中國經濟和科技大力發展,國防外交重振精神。且一帶一路倡議推動去霸權新的全球化。新冠肺炎疫症一役,更突顯出中國道路、中國體制、中國精神之優勝於正陷衰落的美國。疫情應對的比較已奠定中國的國際地位和作用,即使美國為首詆毀也難阻世界的認同。
香港社會有反中勢力,盲目信任美國和邪教的宣傳,但亦有不少人看清事實。關鍵是怎樣不讓香港的政府機關、政策能力被騎劫破壞,阻撓撥亂反正的發展。這便要香港在新冷戰中站穩中國人的位置。
原刊於《東方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