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的技藝
班主任在國內的學校,是一個職稱,是一個有額外薪酬的職級。雖然有職級及額外薪酬,但有調查顯示,有超過一半的班主任不願意繼續當班主任,寧願擔任科任老師。箇中原因,和香港的班主任所面對的情況頗為相似——工作負擔重、工作時間長、工作內容煩瑣零碎兼無極限。他們對當班主任的感覺是學校的「丫鬟」,聽命於學校領導的差遣。最難受的,是學生的學習與行為的問題和家長護短問責的態度,讓他們不想當班主任。
可我這個退伍的「丫鬟」,卻對當班主任有另類的看法。班主任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班級經營的組織者、學生團隊的指導者、是引領學生健康成長的帶路人,是建構學生良好品德的骨幹,是學校與家長溝通的橋樑,更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專員,是故班主任的工作,是彰顯專業能力的教育崗位。國內制訂《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規定》,不無原因。
筆者當班主任多年,覺得當班主任,是一門技藝。這些技藝是:
接受的技藝
一班30多位同學,每個學生有不同的成長速度、學習能力和背景。若班主任以單一的要求和特定的標準去衡量個別學生的學習和處事態度,可能每個學生都是失敗的學生。是故班主任必須學會接受,不能讓學生在不會「行」的時候就要他「跑」。接受每一位學生,不放棄任何一位學生,是教育工作者的使命,雖然是苦,也得接受。而這接受的技藝是容忍、欣賞、支持與順應學生的天賦。
走入心窩的技藝
班主任作為一班之主,要和同學建構親和的關係,必須要有「心」——童心、愛心和責任心。作為成年人,在課室內要有心,就要走進孩子的心。要走進孩子的心,我們必須放下身段,和學生融在一起,同甘共苦,感召學生,這是入心的技藝。「育人先育心」,如能走進孩子的心,相信你站在教室內,將無往而不利。
建立獨特魅力的技藝
受學生愛戴的班主任,應該是有其獨特的魅力的班主任。某校長在一個班級經營的交流時曾說過:怎麼樣的班主任就會教出怎麼樣的班級。「活」的班主任,會把班級「活化」;德才兼備,會讓學生引以為榮。班主任的獨特魅力,是能跟上時代步伐的魅力。是故班主任必須走在時代的前端,樹立自身形象,贏得學生的擁戴、尊敬與親和。勇於創新,善於總結,是建立獨特魅力的最佳方法。
善於營造「家」的技藝
受人讚譽的班級,應該是有個性的、獨特的班級。一個好的班級標準,不應只在成績的高低,應該以快樂指數為本。作為班主任,應讓學生感到自己班有「家」的溫馨,讓班內每一個持份者都為這個「家」而努力。共同開創寬鬆和諧的「家」。營造「溫馨的家」的技藝,離不開關愛與付出,但最重要的,還是教師能「以班為家」的理想。
作為班主任,我們無法選擇學生,但是我們可以選擇教育方式。把瑣碎平凡的事務轉化為精彩,把煩惱的事情轉化為歡樂。作為班主任,我們必須讓學生明白:學習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學會在社會中生存。作為班主任,教育前線的工作者,我們該明白「成人比成功更重要,成長比成績更重要,付出比結果更重要」。
新世紀的教育,再也不是「不變的老師,流水的學生」了。班主任的工作是瑣碎的,但意義卻很重大。讓我們以享受的心情,探究的精神,把自己塑造成一個有魅力的班主任,一個能迎接教育巨浪的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