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前總統李登輝30日晚逝世。1991至1995年擔任美國駐華大使的芮效儉(Stapleton Roy)讚許李登輝是歷史重要人物,在兩岸關係關鍵時刻成為民選領袖,象徵台灣民主轉型。
芮效儉在回覆中央社的郵件中表示,李登輝是歷史重要人物,在海峽兩岸關鍵時刻成為台灣最高領袖。作為台灣第一位民選領袖,李登輝象徵着台灣向代議政治與土生台灣人掌握政治權力的轉型。這兩項因素對台灣具有重大地緣政治影響,因為中華民國在台灣的合法性(legality)不再僅取決於宣稱是全中國的政府,而是取決於透過民主選舉的正當合法性(legitimization)。
芮效儉說,李登輝在總統任內見證兩岸局勢這項重大轉型的張力與機會,這項轉型是在台灣政治相對穩定的情況下發生的。後人會記得他在這個複雜的轉型過程中的領導角色。
李登輝1995年曾訪問美國,並在母校康奈爾大學發表「民之所欲、長在我心」的演說。當年芮效儉曾為此事被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兼外長錢其琛召見抗議。芮效儉去年與哈佛大學榮休教授傅高義等百位美國專家曾致函總統特朗普,指在中美關係上,美國不應把中國視為敵人;「美國之音」曾報道,去年底他接受傳媒訪問時,坦言香港局势(反修例風波)平息下来符合各方利益,而美國國會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他認為對香港没有約束力。
特朗普改口「不想大選延期」 但仍質疑郵寄投票
美國總統特朗普當地時間30日表示,他並不希望推遲大選投票,但仍擔心數以百萬計的郵寄選票會帶來問題。在幾個小時之前,特朗普曾暗示可能推遲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
「我比你們更想要大選和大選結果,」特朗普在白宮對記者表示。「我並不想推遲。我希望舉行大選。但我也不想在不得不等待三個月後發現選票都丟了、選舉變得沒有任何意義。」
特朗普引述最近有關郵寄選票可能出現遲到問題的媒體報導,並稱解決這個問題可能要耗費數周、數月甚至數年時間。「我希望改期嗎?不,但我不想看到一場扭曲的大選。」他說。
較早前,特朗普提出推遲11月3日總統大選的想法,但無論共和黨或民主黨國會議員都表示反對。儘管特朗普是總統,但他也無權更改選舉日期,只有國會有權決定。
特朗普表示,他不會相信一場計入大量郵寄投票的選舉結果。由於美國疫情嚴峻,觀察家認為郵寄投票對今年選舉來說非常關鍵。
據路透社報道,反對或支持特朗普的人都不支持押後選舉,認為他只想轉移民眾對疫情嚴重和經濟重創的注意力;但有法律專家警告,特朗普不斷質疑選舉,可能會破壞支持者對選舉程序的信任。
新冠病毒迄今在美國奪走逾15萬條人命,疫情引發經濟嚴重衰退,同時全國掀起反種族歧視的示威浪潮。
美國政府最新公布自1929年至1933年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緊縮數據:今年第二季國內生產總值(GDP)萎縮了32.9%。
數周以來,多項民意調查結果都顯示特朗普落後於相信會代表民主黨參選的前副總統拜登(Joe Biden)。
美新冠病毒「震中」轉向中西部 南部疫情有望放緩
有跡象顯示,美國新冠病毒疫情的「震中」正在轉向中西部,南部陽光州份的確診病例和死亡病例則有望趨緩。
路透社報道,美國白宮冠病應對協調官伯克斯接受霍士新聞訪問時表示,旅遊或其他出行理由導致疫情開始轉移到俄亥俄州、肯塔基州、田納西州、密蘇裡州、堪薩斯州和內布拉斯加州。
俄亥俄州衛生部門指該州的感染率創下1月以來的最高單日增幅,共和黨籍的俄州州長德萬恩說,這「肯定不是好消息」。
民主黨籍的威斯康星州州長埃弗斯發表聲明,規定民眾在公共場所必須戴口罩。他說:「我知道一提到口罩,很多人就情緒激動,但是,我的職責是把人民的安全放在首位,一切以民為先,所以這就是我的決定。」
路透社的統計顯示,佛羅里達州周四連續第三天錄得創紀錄的冠病死亡人數,亞利桑那州的單日死亡人數也創了新高。不過這兩州及加利福尼亞州和得克薩斯州近日的新確診病例的增長速度均已減緩。
佛州、亞州、加州和得州日照充足,享有陽光州或陽光地帶(Sun Belt States)的美譽。
中共全會將討論2035年目標 分析:中國仍聚焦自身發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30日召開會議決定,將在今年10月舉行十九屆五中全會,研究關於制定「十四五規劃」(第14個5年規劃,2021至2025年)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會議也為下半年經濟工作定調,提出中國經濟要轉向內循環為主體的方向。
分析指出,中共按照原計劃邁向第二個百年目標,旨在穩定外界預期,釋放中國不希望國際格局發生重大的顛覆性改變的訊號。這也是向國內和國際社會表態,儘管外部壓力巨大,中國仍會繼續把重點放在自身發展上。
研究下一個五年規劃是五中全會的常規議程,「十四五規劃」是指2021年至2025年的中國國民經濟計劃。
據新華社報道,政治局會議對「十四五」時期的形勢判斷是,中國發展仍然處於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國際環境日趨複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強;此外,中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同時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
與往屆五中全會不同的是,此次五中全會同時聚焦中期規劃,研究關於制定「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軍向新加坡《聯合早報》表示,這個特殊安排說明官方將統籌考慮,讓「十四五規劃」更好地銜接2035年的中期目標。
今年完成首個百年目標
中共預計將在今年底宣布完成第一個百年目標,即在2021年建黨100周年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明年開始邁向第二個百年目標。
據中共十九大報告勾勒的路線圖,中國要分兩步走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第一階段是從2020年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階段是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北京師範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長唐任伍受訪時分析,「2035年遠景目標」預計將細化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有可能制定較具體的衡量指標。
他也指出,中美關係惡化、兩國脫鉤風險上升的局勢下,規劃2035年遠景目標將起到「穩住陣腳、提振信心」的作用,也向外界釋放「中國發展腳步不會受外部局勢影響」的信號。
政治局會議昨天也對疫情下中國經濟上半年的表現作出肯定,同時提出要「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並釋放會更加注重宏觀政策執行效果,包括提出「要確保宏觀政策落地見效」,財政政策要「注重實效」、貨幣政策要「精准導向」。
王軍判斷,「以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類似前幾年提出的「供給側改革」,很可能是下半年乃至整個「十四五」的主基調。
他說:「中美摩擦,以及疫情導致的全球經濟衰退,使得中國必須反思過去的發展模式,包括減少在市場、技術和資源上對外部的依賴。」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