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務卿蓬佩奧上周四(23日)以「共產中國與自由世界的未來」為題,在加州尼克遜總統圖書館發表對中國政策的演說,擺明車馬,是一篇要與中國全面對抗的政治宣言。
在蓬佩奧發表演講前兩天,美國下令中國駐休斯敦總領事館在72小時內關閉,而在過去一個月,美軍頻密在南海活動,兩艘航母尼米茲號和列根號前往南海軍演,美軍偵察機最近則頻頻在靠近廣東沿岸偵察。《環球時報》英文報道引述中國軍事評論員稱,美軍偵察機蒐集的通訊信號,可用作分析中國軍方武器和裝備,以及解放軍行動的情報,似是為潛在的軍事衝突做準備。
美官員發言目的:證明中方與美為敵
自2018年3月爆發貿易戰開始,美國對大陸可謂步步進逼——加緊封殺華為,在新疆、台灣、香港問題上先後出招,對新冠疫情則繼續指摘中方隱瞞。中美對峙不斷升級,其實有迹可尋,美國早有部署,先從貿易問題上打開缺口,然後全方位出擊,其快及狠,可能連北京也始料不及。
看戲看全套,在蓬佩奧的演說之前,特朗普內閣及官員,已有3位成員先後就中國議題發言,涵蓋不同領域,目的都是要證明中方在各個範疇正與美國為敵。
6月24日,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奧布萊恩(Robert O’Brien)在阿利桑那州鳳凰城對商界領袖演說,主旨是中共對美國的生活方式構成威脅,他舉例中國黑客入侵美國的保險公司發動網絡攻擊,以獲取8000萬美國人的健康資訊,又入侵美國政府人事管理部門的網絡,以取得2000萬美國僱員的資料。
他說「習近平總書記把自己視為斯大林繼承人」;美國人一直以為中國變得更富裕和更強大,中共就會自由化,這個「誤判」是美國外交政策自1930年代以來最大的失敗。
7月7日,美國聯邦調查局長雷伊(Christopher Wray)在華盛頓哈德遜研究所發表演講,主題是中國政府如何在美國開展諜報工作,包括經濟間諜、數據盜竊,利用賄賂和勒索試圖影響美國政策等;他說:「目前美國聯邦調查局每10小時就會啟動一宗新的有關中國的反間諜案件。」他還表示,美國目前進行的近5000宗反間諜案中,近一半與中國有關。
雷伊又指習近平主席發動的「獵狐行動」是侵犯人權、針對不同政見者和批評者,逼他們返回中國,而使用的手法令人震驚。
7月16日,美國司法部長巴爾(William Barr)在密歇根州福特總統博物館發表演講,批評「中國製造2025」是中國政府主導的重商主義經濟模式現代版,對美國公司來說,與中國進行自由和公平的競爭,一直以來都是幻想;他說,所有聯邦經濟間諜起訴案中,大約80%都是給中國政府謀取好處,至於所有商業秘密盜竊案中,有大約60%與中國有關。
巴爾指,現在不是美國在改變中國,而是中國利用經濟實力試圖改變美國;而美國公司往往為了短期利益而屈服,甚至以美國的自由與開放作為代價;他特別點名微軟、蘋果、Google、荷李活等為了獲得市場,一而再地向中國讓步。
美已下定決心豁出去
很明顯,這一連串由華府高層藉演說發放的信息,都是為了申明中國長期以來如何用盡不當手法侵犯美國利益,從而不斷壯大自己,並試圖「改變」美國!上面幾個演說,不但言辭激烈,而且都把矛頭直指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美國顯然已下定決心豁了出去。如果再看最近南海一帶中美互展軍力,美方似乎正準備南海隨時擦槍走火、爆發軍事衝突(中國通、哈佛大學的傅高義教授最近接受訪問,也認為南海局勢高危)。
中美在南海險釀衝突早有前科,2001年4月1日中美戰機在南海海域互撞,解放軍海軍少校王偉殉職,當時與王偉一同執行任務的另一戰機機師趙宇曾向解放軍指揮部請示應否回擊,最後否定了請求,一場軍事衝突才得以避免。
當年解放軍與美國的軍力仍有相當距離,「不打無把握的仗」,也許是中方不願出手的原因,但今時不同往日,經過近20年發展,中國在經濟、科技、軍事上都有長足發展,一旦發生事故,中方是否還會忍氣吞聲,還是選擇不惜一戰?
對爆發熱戰應毋須太擔心
美國國防部長埃斯珀上周二公開表明,美方不尋求衝突,他希望今年內訪問大陸,討論雙方共同關心的問題,建立危機溝通機制。內地專家認為這是正面信息,顯示美方仍然希望和平解決爭端。至於北京,則始終對美方的挑釁保持低調,顯然是不願局勢升級。現在南海看似戰雲密布,但中美都沒有求戰的強烈動機,對爆發熱戰應毋須太過擔心。
不戰而屈人之兵,是兵法最高境界;中美都是大國,打仗的話,大家都沒有必勝的信心,但傷亡慘重的代價則無可避免。除了一戰和二戰,美國對外用兵打的都是「小國」,實力懸殊,但也招來過不少焦頭爛額的結果。美蘇冷戰,兩國並沒有發生正面軍事衝突,蘇聯後來瓦解,是美國利用其他方法而非運用軍事力量,是典型「不戰而屈人之兵」的例子。
中美對抗不斷升級 港要「安定」似是奢望
最早提出中美「注定一戰?」的作者艾利森(Graham Allison)在他的著作Destined for War: Can America and China Escape Thucydides’ Trap?(2017年5月30日,現在「修昔底德陷阱」已成政治評論常用語)中,提出了美國對付一個崛起的中國的4種「戰略選擇」。
「四招」之中,3招都是以談判及溝通達成協議,屬於較「和平」的方法,然而尚有一招——現在看來似是特朗普政府正在用的,是一記狠招。
艾利森稱之為「破壞」的一招,是公開質疑中共的合法性,支持西藏和台灣獨立以分裂中國和打擊北京士氣;運用網絡傳播攻擊中國及其領導人的資訊,甚至暗中訓練和支持分離主義叛亂分子……
大家要注意,作者並非要鼓吹用上述手法,他在書的結論部分,特別提出「如果每個社會的領導人都了解到本國問題的嚴重性,並專心致力先解決它們,那麼中美官員會發現『在亞洲分享21世紀』並不是他們最嚴峻的挑戰」。
雖有良好願望,但以特朗普班子核心的冷戰思維,他們正是沿着運用「破壞」手法處理對華關係,換言之,中美對抗和摩擦只會不斷升級,美國的手段將會是無所不用其極。處在中美夾縫之間,香港要有「安定」日子似乎是奢望了。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