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卻無損港人買樓的意慾,不少發展商以高於同區樓盤呎價推售旗下新盤,獲巿場承接,究其原因都是香港住宅土地供應不足,而且問題似乎日趨嚴重。回顧過去十多年歷史,每次疫症過後,翌年的私樓入住量均大增,不少識途老馬今次趁機趕入市,發展商亦看好後市,不平賣售手上的單位,呼籲政府應更積極鼓勵發展商物色私樓用地,在供應緊絀、「明日大嶼」遙遙無期下,政府可考慮以獎賞機制或拆牆鬆綁幫助發展商加快市區舊樓重建,以增土地供應。
在今年7至9月的季度內,發展局賣地計劃預期只有兩幅住宅用地,約提供單位數目160伙,這個數字相信會打破政府9年來主動按季賣地以來的新低紀錄。至於特首林鄭月娥於2018年度施政報告中提出的「明日大嶼」計劃,有關5.5億元的研究撥款在今屆立法會財委會會期內未能審議,意味着香港未來二、三十年的長遠土地發展願景,又要一等再等。
疲情後住宅需求或增加
在私樓土地供不應求的情況下,近期開售的將軍澳日出康城SEA TO SKY、東九龍KOKO HILLS及屯門御海灣等均以高於同區樓價開盤,而市場反應仍然熾熱,翻查紀錄,2002年沙士及2008年甲型流感和翌年的豬流感襲港等疫症過後,市民防疫意識加強,為改善居住環境,疫症後第二年的住宅單位吸納量均有所上升,帶動住宅空置率有顯著下降。從差餉物業估價署統計數字中,可見一班。
香港治療及控制新冠肺炎的表現獲世界各地高度評價,在疫情下世界各地的人口流動均受到限制,相信稍後待情況緩和,可吸引部分人來港定居或置業,增加對住宅的需求,屆時樓價勢必向上,填海帶來的新土地供應遙遙無期,目前香港樓齡50年以上的市區舊樓數目估計衝破1萬幢,政府何不鼓勵發展商加快進行舊區重建?
事實上,近年不少舊區在發展商積極參與重建改造下,已注入不少活力,社區變得煥然一新,好似我們田生協助恒地併購的在大角咀的利奧坊系列,既有新式商場、住宅,又引入文化藝術主題。
政府應推出更多有利措施鼓勵發展商參與併購,運用市場力量協助社區加速發展;反觀市區重建局的角色,應該是處理一些業權複雜的個案,例如土瓜灣十三街這類一般發展商難以解決的舊區併購項目,而非染指私人發展商已開始併購的,因為這樣不會令供應增多,亦無助改善市容。只有公私各自在舊區併購,才可增加私樓土地供應,盡快解決香港住宅供不應求情況,否則樓價颷升,又要用行政手段壓抑樓價升勢,只會加劇對香港樓市的扭曲。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