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污渠仰望天星

「即使你能擁有整個世界,但假若你因此失去了你的靈魂,你實際贏得的又是甚麼呢?」(What gain would you have if you own the whole world but lose your soul)——這是《聖經》內的一名句,甚為發人深省。但王爾德 (Oscar Wilde)的反問,卻是有着另一番的味道。王爾德的反問是:「但若我連這世界的少少一部分也不能擁有,我又從何得以擁有自己的靈魂呢?」
「即使你能擁有整個世界,但假若你因此失去了你的靈魂,你實際贏得的又是甚麼呢?」(What gain would you have if you own the whole world but lose your soul)——這是《聖經》內的一名句,甚為發人深省。
 

靈魂超脫談何容易

 
當然,物質的擁有是遠遠不及心靈超脫那般珍貴,不過卻並不表示物質的擁有毫不重要。畢竟,心靈超脫又豈是我們一般凡夫俗子可以達致的境界?因此,儘管聖經問得好,王爾德 (Oscar Wilde)的反問,卻是有着另一番的味道。王爾德的反問是:「但若我連這世界的少少一部分也不能擁有,我又從何得以擁有自己的靈魂呢?」(but how can I have my soul, if I do not own a little part of this world?)
 
也許,靈魂超脫本質上就是極其奢侈的東西,假若我們連基本生活問題都解決不了,又從何談起這些奢侈的期望呢?考慮過這現實情況後,對擁有這世界的少少一部分的追求,無疑是沒有甚麼意義,但似乎卻又不是真的那麼沒有意義——人生畢竟是充滿無奈與折衷的。
 
不過,話雖如此,關於物質的追求,有一點是值得深思的,就是它會否在不知不覺間迷惑了我們,成為我們追求心靈超脫的路程上的一道障礙。在《靈魂深處》(De Profundis)這篇在獄中寫成的動人文章中,王爾德在驀然回首他那點含悲劇意味的生平時,是有談及到這問題。他憶述自己上半生不斷追求快樂,而且似乎人世間所有美好的事物,諸如名譽、地位、錢財等,都給他擁有過。無疑,這段經歷是有其美好一面,但王在獄中經過幾番苦思後,卻是若有所悟地感到,假若他就此渡過一生,他的一生未免帶點缺憾。他甚至有點慶幸自己入了獄,受過如此令人悲痛的遭遇,因為這遭遇令他終於參透到人生的奧秘——對他而言,人生奧秘就是悲痛(For the secret of life is sorrow),因為大抵只有經歷過極度悲痛人,才能發現和觸摸到自己的靈魂。
 

失去才發現所有

 
從這角度看,享受物質世界得來的快樂可能是隱含着一定的代價。王爾德是這樣寫的:「在我們存在着的世度裏,美好的事物是多麽的美好,苦澀的事物是多麽的苦澀,我們自不然只會沉醉於對逸樂的追求,一年復着一年,留連忘返,殊不知我們一直這樣做的代價,是令到我們的靈魂在不斷地在飢餓着。」(When we begin to live, what is sweet is so sweet to us, and what is bitter to bitter, that we in-volubly direct all our desires towards pleasured, and seek not merely for a “month or twain to feed an honeycomb” but for all, our years to taste no other food, ignorant all the while that we may really be starving the soul.) 王爾德又曾這樣寫過:人是要在失去了所有的東西後,才可得以發現它的存在。(It is only when one has lost all things that one knows that one posses it)。王爾德所指的「它」,相信就是我們自己的靈魂吧?
 
王爾德認為這個領悟為他的人生開拓了新的境界,令他雖然已一無所有,但仍能對生命有着感恩。他說這領悟是他最後唯一仍擁有的東西,但卻是最好的(It is the last thing left in me, and the best)。姑勿論王爾德實際上能否將這見解身體力行,但其實只是能夠説出來,已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今天回看,王爾德當年的案件是一場冤獄,而當時法庭對他判以的刑罰,也實在是太殘酷和不人道了。但根據不少記載,王爾德在出獄後,雖然貧病交迫,舉目無親(當年法庭宣判他在出獄後也不能見回自己的兒子) 但卻仍能至少在朋友面前笑看自己的不幸(laugh at one’s own misfortune)。這是一相當不平凡的成就了。
 
是的,也許人生的道路就是一個人心鍛鍊的歷程;我們是要能得以參透人生的奧秘,才可得到心靈上的超脫,但若我們只是在物質世界裏打滾,可能是永遠也不能跨進心靈世界的大門。從這角度看,我們對人世間各種物質的追求,其實可能只能被視為一個過程、一種手段。在最後,我們是得需將之放棄,才可在心靈鍛鍊的旅程中,更上一層樓的。不過,話需如此,但對世間上大部分的人而言,其實可能只是能得以擁有這世界的少少一部分,已是一件要過千山萬水的事,更何況是要有足夠勇氣和堅持去將之放棄?對於大部分人的凡人而言,心靈解脫會否是一過於奢侈的追求?
 

身在污渠仰望星際

 
佛祖釋迦牟尼是皇子出身,一出世以後,便幾乎人世間所有美好的東西,都能俯拾即是,他後來能夠毅然放棄一切榮華富貴,義無反顧地全情投入於靈性的追求,會否與他一早已「超標完成」了這「人心鍛鍊歷程」的第一階段較有關?但對世間上大部分的人而言,縱使是窮一生的精力,再加上運氣的輔助,也可能只能走到釋迦牟尼在其「人心鍛鍊歷程本的第一階段」走過的路程的萬分之一,又或萬分之一也不到。在想到這點時,筆者不禁喟然以嘆,我們其實又可以説些甚麽呢?
 
也許,縱使我們是深明追求金錢其實是一沒有甚麽意義的事情,但對我們大部分的凡夫俗子而言,我們是依然未能擺脫要在物質世界中打滾拼搏的宿命,這也許又是生命中另一無奈遺憾之處吧?不過,雖然同是在金錢世界裏打滾,全情投入拼搏是一回事,帶點抽離和幽默地無奈參與,可能又是一有點不同的境界。王爾德曾有一名句:「我們大家都是生活在污渠之中,不過我們當中有人會仰望天星。」(We’re all in the gutter, 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the stars.)
 
筆者一直十分欣賞這句說話,覺得它是有資格傳誦千古。是的,雖然我們同是生活在污渠之中,我們當中其實是有人是懂得仰望天星的,而天際確是有着不少惹人瑕思沉醉之處。不過,話得說回來,無論凝望天星是多麼的令人沉醉,但這卻仍不能改變一個事實,就是我們是仍然要繼續生活在污渠之中。一想到這點,我們似乎是難以避免地有幾分的傷感。不過,也許物質之與靈魂,污渠之與天星,兩者的關係未必是清楚直接和互相對立的。它們的關係,會否有如我們中國那傳説由伏爔氏所創的八卦那樣,是一不斷轉動的互動循環,而且是「陰中有陽,陽中有陰?」
 

古多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