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初從香港大學學生會前幹事得悉,我們敬重的發叔──港大學生會前經理呂君發先生於4月因病去世,歷屆幹事友好都覺得很突然。我查詢他的女兒得悉,發叔去年12月因跌傷入院,之後引發連串病癥,加上疫情開始,家人很無奈不能到醫院照顧他。發叔不幸去世後,由於疫情未退,喪禮只有家人出席,沒有邀請各界好友參加,歷屆學生會幹事無法送他老人家一程,十分可惜。
最後見發叔是2016年10月我獲母校香港大學頒授名譽大學院士的場合,他的女兒帶着發叔到黃麗松堂參加典禮找我合照,令我感動不已。發叔是2013年的院士,當年很多歷任幹事排隊等候與他合照,也是同一個地點。我與發叔結緣於1983年,那一年我剛進香港大學,他駐守在本部圖書館旁舊學生會大樓的辦公室,每天服務川流不息的不同院系同學,訂場地、訂報紙、借物資、申請發表大字報,都要經過他安排,忙得不亦樂乎。當時他一家住在學生會旁的宿舍,方便工作。我從1983年起連續三年擔任中文學會幹事,經常與發叔打交道。1985年的暑假,為了要訂到圖書館外的場地舉辦為期一周的中國文化周書展,我與一位幹事甚至要提前一天排隊,在學生會通宵輪候排頭位。那個年代所有學生活動的橫額都是手寫的,大部分出自發叔的手筆,有時我也幫同學寫點大字,但書法造詣與他相差太遠。那一年中國文化周的書展,中文學會訂了數千冊圖書展覽銷售,場面之大,相信破了學生會的記錄,之後也無復舊觀,因為不久學生會大樓便要拆卸,十分可惜。
我與發叔建立較深厚的交情,是我停學擔任學生會內務副會長的1986年。1985年暑假我參加了學生會舉辦的北訪教育交流團,訪問了北京、上海、南京、深圳多家高校,令我大開眼界,之後毅然決定停學一年參選學生會,集中負責內務方面的工作,包括大學事務、學生事務、學生福利等,範圍甚廣,我經常要向學生會活字典發叔取經。發叔每年都與新一批幹事打交道,幾十年來故事很多,是一部活生生的香港學運發展史。他在港大是個小人物,也是個大人物,早年在大學唸書的學生可以認不出哪位是校長,但總不會未接觸過學生會經理發叔。他從1952年入職學生會擔任辦公室助理,一幹便是42年,直至1997年退休,見證了香港大學的發展,也服務了無數學生,幫助42屆學生會幹事追尋夢想,發揮才華。他的言教與身教,影響力不低於任何一位大學教授。我遲了一年畢業不覺得有什麼損失,能夠與發叔這位樂於服務人群的前輩共事,令我終身受用。
我大學畢業後留校唸書與工作,還有機會經常與發叔與發嬸見面,閒話家常。1997年他榮休,我約他做了一個深入的訪問,回憶42年他在學生會難忘的人與事,發表在《信報》,引起不少迴響,歷任幹事為他在陸佑堂籌辦一個歡送晚會,我和他還一起拉奏二胡。2013年1月18日港大學生會慶祝成立100周年,我與幾位舊幹事決定為發叔在學生會舉辦一個大型聚會。當日應邀出席的歷任會長、幹事、評議員近200人,學者、文人、高官、議員、富商、律師、工程師等專業人士雲集學生會新總部,陣容空前絕後,甚至連港大100周年慶典也請不齊這批精英。發叔有一股無法抗拒的魅力,歷任幹事都希望重回母校親近他、問候他、祝賀他,場面溫馨感人。
與學生同行,以生命影響生命
同年10月,港大頒授名譽大學院士給發叔,讚揚他對香港大學長期服務的貢獻,實至名歸。我趁這個難得的機會,訪問了9位從50到90年代的會長、評議會主席及幹事,回憶他們與發叔共事的經歷及評價,十分感人。當日出席頒贈儀式的歷屆幹事排隊與坐輪椅的發叔合照,人龍不絕,可見他是多麼受歡迎。那天有一位《人民日報》記者專程來採訪發叔,也問我取了一些資料,後來發表了《發叔,今天你是主角》一文,在全中國引起很大哄動,不少媒體紛紛轉載,很欣賞這位小人物如何在港大作出大貢獻。港大名譽大學院士的贊辭這樣形容發叔:
相信你們都同意發叔為高等教育作出了卓越的貢獻。發叔用最直接的方法,深入學生群體、分享學生們的理想、想法和情感,孜孜不倦為他們解決問題,始終如一地支持他們實踐個人抱負。發叔讓港大學生會從一個由熱心學生組成的小團體,發展成一個擁有完善管治和行政架構的學生組織。他支援了一代又一代的學生在香港、中國及其他國家爭取公平、公義、民主等普世價值。他的工作正體現了教育的真正目的:與學生同行,以生命影響生命。
之後我們為發叔舉辦了一場慶祝晚宴,歷屆幹事很多都攜眷出席,場面溫馨。大家輪流上台發言回憶與發叔的難忘交往,有不少是首次聽到的有趣故事。發叔與發嬸那天晚上笑得很開懷,那次也是我們最後一次為發叔辦的大型慶祝活動。這幾年來發叔的舊患一直纏繞着他,沒想到走得這麼快,連追悼儀式都無法參加,送他最後一程,令人惋惜。歷任幹事打算等疫情過後為他舉辦一個追思會,永遠懷念我們這位良師。
親愛的發叔,請你安息,我們永遠懷念你!
原刊於《明報月刊》,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