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寬贊(又稱倪寬贊,兒也讀作倪)是傳為初唐著名書法家褚遂良的墨跡。褚遂良初師歐陽詢和虞世南,其後自成一家,與歐陽詢、虞世南和薜稷被稱為初唐四大家。這卷書法雖然有人懷疑它不是褚遂良的真跡,說是宋人的臨本,但也受歷代書法家的推崇。我對這卷書跡也十分欣賞,便拿來學習了。
兒寬贊的書法,字形方正,字内筆畫排列勻稱,一派虞世南和歐陽詢那種嚴謹儒雅的風度。其中浮鵝鈎(又稱豎彎鈎)取偏右方向彎出的用筆,如下面字例中的已、見、統等字,是歐陽詢楷書的典型。歐字的另一特點是它豎筆下的左向鈎很含蓄,鈎鋒很短。兒寬贊這一鈎也很含蓄,且甚有過之,它的鈎常常完全縮入豎筆的下端,變成垂露筆法的意態,見求、枚、青等字。所以這篇字是站在歐虞基礎上演化出來的。
欣賞書法時,常常想像自己執筆去寫
兒寬贊的長橫畫往往起筆重,中段輕,再著力收筆,如青、年、率等字。這樣行筆的起伏有隸書的波勢。有些橫畫末尾更有向上出筆之趨勢,雖然比較含蓄,也宛約露出隸書雁尾的形狀,見統、韓、龔等字。故論者常以「有隸意」來形容這篇字的書法。另外垂露的豎筆也常有輕重變化。它也兩端重中段輕,像拉長的橡皮帶,見上面提過的求、枚、青字的豎筆。
筆畫的粗細是從視覺的角度來說,而筆畫的輕重則是從寫字時的力度來說。力度是因,粗細是果,這因和果有必然的規律。所以欣賞書法時,常常想像自己執筆去寫,從中感受書法家的運筆。這樣來欣賞兒寬贊的字,不難看出它無論橫與豎,都有一放一收到再放再收的用筆。這是一種節奏,是褚書韻味的關鍵。
這篇字最引人著目的是它的撇和捺。它的撇細如髮絲,但細而不弱,從輕按下筆,到中段稍為豐滿,再到飛出的撇尾,都表現出有筋有肉的完美形狀。捺則和撇相反,它由筆尖輕輕下筆,隨即直衝按筆下壓,如墮崖巨石,再飛出捺尖的鋒芒。以枚、文、艾等字為例,撇和捺的輕重對比是很特出的。撇輕捺重,固然是中國書法偏用右手寫字的特有習慣所致,但兒寬贊將它推到一個嶄新的境界。輕重的節奏,在兒寬贊的字裏蕩漾著跌宕的旋律。
兒寬贊結字閑雅,用筆古淡,加上筆畫之間有輕重的節奏和韻律,使這卷書法處處引人入勝。臨寫這篇字,就像沐浴在和暖的春風裏。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