㢥 (duŋ22)
粵語有一音「duŋ22」(音同「洞」)而義為「豎」(筆畫)的詞。「一duŋ22」就是「一豎」。譬如說到「十」這個字的寫法時,粵語會說是「一劃一duŋ22」,也就是「一橫一豎」。這個「duŋ22」就當作「㢥」。
「㢥」又用作量詞,義為(成柱狀地)「一疊」。如「一㢥碗」就是「一疊碗」。其實「㢥」原義是用來繫船的柱狀物。《漢語大字典》「㢥」條︰「『繫船的大木。《玉篇》‧弋部︰『㢥,船左右大木。』《廣韻》‧送韻︰『㢥,船纜所繫。』」元 熊忠《古今韻會舉要》‧東韻︰『㢥,繫船杙。』實則「㢥」早見於三國 魏 張揖《廣雅‧釋宮》︰「㢥,杙也。」順帶一提,《漢語大字典》所引《廣韻》,未知係何本,澤存堂 宋本及元 泰定本《廣韻》均作「戙」。現時頗多字書即以「戙」為「㢥」。其實「戙」當是譌字。此字不當从「戈」。「戈」係武器,而「㢥」並非武器。「弋」是「橛也,所以挂物也。今作『杙』。」(宋本《玉篇》「弋」部「弋」條)由此可見,解作「繫船杙」的「㢥」正當从「弋」。
粵語的「㢥」又可活用作動詞,義為「豎立」。如「㢥起枝棍」就是把棍子直着放。因為「徛」(音「kei13」,與「企」同音)就是「立」的意思,所以粵語就有「㢥徛」這個同義複合詞。粵人取笑別人肥胖,會把他形容為「㢥徛水魚」(立著的鼈)。另外,拿着棍子之類的物件用力向下搗這個動作也叫「㢥」。以前有一部粵語片,叫《呆佬拜壽》。其中有一幕是男主角(梁醒波飾演的「呆佬」)在新婚之夜,因為不知道什麼是「洞房」,就拿着「竹升」(竹槓)在房中向地板「㢥」下去;「㢥」了一陣子之後,就以為自己終於明白何謂「洞房」了。
若然(jœk2 jin11)
若在一些叫《詞林》之類的工具書查「然」字,必定可以找到一大堆「……然」的詞,如「安然」、「必然」、「誠然」、「斷然」、「公然」、「渺然」、「仍然」、「坦然」、「顯然」、「自然」等等,卻找不到我們粵語常說的「若然」!當我們粵人說︰「若然係咁嘅話,我哋就應該改變計劃嚹。」那就等於說︰「要是這樣的話,我們就該改變計劃了。」這個詞即使在一些坊間常見的粵語詞典當中,也不一定能找得到。就筆者見所,劉扳盛的《廣州話普通話詞典》就收錄了。該書「若然」條云︰「粵要是;如若。」雖然古書中的「若然」多是「如果這樣」的意思(「若」就是「如果」,「然」就是「這樣」),但是卻也有只有「如果」這個意思的時候。
鍾兆華編著的《近代漢語虛詞詞典》「若然」條︰「連詞。連接分句,表示假設。若使;如果。……例行者曰︰『我師不用驚惶,國名蛇子,有此眾蛇,雖大小差殊,且緣皆有佛性,逢人不傷,見物不害。』法師曰︰『若然如此,皆賴小師威力。』」(宋 無名氏《大唐三藏取經詩話》第四) ……你今若要我不開口,可問主母討一百兩銀子與我,我便隱惡而揚善,若然沒有,決不干休。(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