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下旬,港大陳婉瑩教授通知我她將籌建及主持一個新網站《港大抗疫最前線》,是香港大學特別打造的中英文資訊平台,面向社會。網站展示港大有關疫情的研究、教與學、服務大眾社會,以及有關抗疫的最新動態。這個多月來,我一直關注這個網站的動向,善用它的資訊與訪問內容。
陳婉瑩教授是我非常敬重的新聞界前輩,她是港大70年代初的校友,早年移居美國,長期在新聞界服務。1989年6月香港大學學生會舉辦北美教育交流團,我適逢其會以研究生的身份參加,在美國遊歷了3個多月。交流團完成了西岸的行程後,應東岸的香港留學生及僑民的邀請,繼續走訪幾個重要城市,紐約是其中一站,接待我們的就是陳婉瑩教授,剛好是美國國慶前夕。她很熱心的安排了一家唐人街武館讓我們入住,省了酒店的開支。我也隨她獨家專訪一位著名的民運分子,交給《信報》發表。之後我代表《信報》採訪在芝加哥舉行的全美第一屆中國學生學者代表大會,也遇上了陳教授,當時她正為香港的《亞洲週刊》(美國公司)中文版採訪,請我幫忙拍照。報道刊登時我的名字竟也印在圖片的說明上,令我高興了好一陣子,後來還收到稿費,喜出望外,陳教授引領我踏上國際媒體的舞台,1990年我正式加入了新聞行業。
香港很需要一個權威的資訊平台
陳教授在美國新聞界表現突出,屢獲殊榮,後來更獲選為哈佛大學尼曼學人。90年代末她回母校出掌新成立的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走小而精的國際路線,在學界很快便奠定了地位,畢業生的出路也很廣闊。數年前我出席研究中心為她在陸佑堂舉辦的榮休聚會,名人雲集,場面溫馨感人。她退而不休,這幾年仍擔任港大一個住宿學院的總監,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國際學生打成一片。每當有好的題材,陳教授也會投稿給我的媒體,十分支持我的事業。當《港大抗疫最前線》啟動時,她第一時間通知我。從農曆新年期間疫情開始擴散,香港全城戒備,吸取了17年前沙士的教訓,人人都小心翼翼。但是由於社交媒體發達,每天手機都充斥着很多虛假信息,無從查證核實,香港很需要一個權威的資訊平台。港大這個網站可謂來得及時,它由大學的發展及校友事務部統籌及管理,資料由各個學院及部門提供,陳婉瑩教授出任主編,使命是:
『港大正全力奮戰,以研究、學習及服務,與大眾同心防疫抗疫,匯集知識和力量,互相啟迪,互相砥礪。網站將展示最新動態,歡迎你加入協作和支持。《港大抗疫最前線》與你並肩邁向卓越,迎向挑戰。』
在香港的多家院校中,港大的確走在抗疫最前線,政府的專家顧問小組有三位成員是港大醫學院教授,包括院長梁卓偉及袁國勇等,經常接受訪問解釋疫情的最新發展,透過傳媒讓香港市民掌握最權威的資訊及分析。《港大抗疫最前線》網站內容豐富,把最新的研究成果定期更新,也有相關的媒體報道。社區關懷欄目提供抗疫健康貼士、疫情下如何靜修自學、親子學習、物資捐贈及活動信息等。港大也慷慨免費提供線上課程,讓中學生足不出戶可以安心學習,自強不息。另外還有關於2003年沙士事件的回顧資料,在那一役港大憑着卓越的科研實力,迅速辨認病毒,成功研製出快速基因測試的方法,讓醫學界及大眾增加對病毒的認知,並為防止疫情擴散提供了重要指引。在新網站中我最欣賞的是國際連線的直播專訪,由紐約石溪大學客座教授Sree Sreenivasan主持,他收集來自美國、英國、澳洲、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家的問題,向港大的專家提問。
第一集是訪問梁卓偉院長,他指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在中國的第一波爆發已經結束,但在經濟和社會活動恢復的情況下,加上國外輸入病例增多,仍面臨第二輪爆發危機。而歐洲、美國及英國等國家,到了第一波本地疫情爆發的急速上升期,將持續一、兩個月。他認為全球異步爆發第一波本地疫情需要至少2-4個月才會結束。但當南半球國家進入冬季,將有可能迎來新一波的疫情危機,令人擔憂。但他認為新冠肺炎不是一個無法克服的挑戰,他呼籲各國協同合作,要保持冷靜,保持健康,保持理智。第二集是訪問香港大學首席副校長、著名經濟學家王于漸教授,分析新冠肺炎下的經濟衝擊、未來全球經濟走勢及面對全球經濟衰退危機的解方。他認為一旦能夠控制肺炎爆發並減慢傳播速度,達致最終防止疾病升級和加速,經濟就會復甦。王教授也分享了大學在疫情下取消面對面教學轉向網上教學的進展。第三集是袁國勇教授分析新冠病毒短期不會消失,戰鬥可能持續一段長時間,疫情仍有可能在社區爆發,直至有效的藥物研發成功面世。他再三強調市民要戴上口罩、勤洗手、隨身帶酒精消毒液和保持社交距離。
香港多家高校都努力加快研發,希望對解決疫情提供專家智慧,也值得效法港大搭建權威資訊平台,百花齊放,讓廣大市民獲益,減少每天閱讀大量垃圾資訊。
原刊於《明報月刊》,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