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還持續困擾之際,本地官場於4月22日突然出現重大人事變動,四位局長被免職,一位被調任,當中創新及科技局長楊偉雄退下火綫,由機電工程署署長薛永恒接任。
由於事出突然,惹來坊間眾說紛紜,有人質疑政府現時就疫情已忙得喘不過氣來,這一刻換局長適合嗎?前任局長在位期間是否犯了什麼大錯?新任局長能否勝任?這些都是不少市民關注的問題。
藉疫情翻身 創科轉危為機
「新冠狀肺炎病毒」爆發,訪港旅客銳減,商店相繼停業,失業率升,香港經濟大幅下滑。踏入4月下旬,疫情開始漸漸受控,此刻政府一方面適時地推出疫情紓困措施,包括兩輪合共2900億元的「防疫抗疫基金」之外,另一方面推行促進經濟復甦的計劃。
估計政府於未來一段長時間將會更加忙碌,他們要加倍努力令香港盡快從疫情經濟的低谷,重回正軌。
在創新及科技發展方面,政府大可以藉疫情轉危為機,例如逐步落實「智慧城市」、「電子政務」、「數碼經濟」等計劃,為經濟注入新動力,提升香港競爭力,令市民生活更美好。
筆者認為政府在未來六、七年(現屆及下屆政府)將會「大興土木」,包括虛擬和實體建設。以香港的創新及科技範疇為例,發展估計將會進入一個新階段,由過去四年的「規劃期」,踏進新階段的「實踐期」。由此觀之,是次政府變陣(局長人事變動)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首先,創科局前任局長楊偉雄已屆政府正常退休之齡,政府邀請他退下火綫屬無可厚非。不然的話,要他在未來幾年「捲起袖子」率領政府各部門實踐後疫情經濟重建工作的話,恐怕會對他負擔過重,難以發揮自如。
創科局零的突破 前局長有功勞
中央免去楊偉雄局長的職務即時惹來部分傳媒諸多揣測,懷疑局長表現未如理想。雖然楊偉雄的處事方法未必所有人都認同,但他為香港創科發展奠定了基礎是不爭的事實。首先,政府創辦香港創新及科技局的歷程並不容易,可謂一波三折。在創科局成立前後,政府內外阻力重重,部分立法會議員、政府官員、政黨人士紛紛反對設局。他們主要認為創科局工作範圍狹窄,政府不值得投放幾10億元設局。再者他們指出當時的「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轄下的「創新及科技局」的功能已經可以應付創科工作綽綽有餘。但在前特首梁振英的大力支持之下,楊偉雄排除萬難終於在2015年11月成立相關政策局,並成為首任局長。
「創新及科技局」由無到有,實在得來不易,而楊偉雄在成立過程之中貢獻良多。另外,局方於過去五年帶領各政府部門制定了不少創科相關的措施。自創局以來,每年施政報告內與創科相關建議的篇幅便是很好的證明。報告每年提出20多項創科措施,內容遠比設局之前的《施政報告》豐富。例如包括如下:
每年《施政報告》 提20多項創科措施
‧把從前政府以大學上游推動的創科文化改變成為業界下游主導,大大促進科技轉移(Technology Transfer);
‧強化創新創業文化及生態;
‧累積超過3000億元撥款促進創科產業;
‧推出《香港智慧城市藍圖》;
‧聚焦四大創科發展範疇,生物科技、金融科技、智慧城市及人工智能;
‧循八大方向(見《行政長官2017年施政報告》71-79段)推動創科;
‧擴充「數碼港」、「科學園」、「工業園」等創科基礎建設;
‧推動香港與內地創科合作,例如河套、大灣區合作等兩地創科政策等。
上述大型措施對促進香港創新及科技發展非常關鍵,而且都是在楊偉雄領導之下由創科局促成,工作必然不是他單人匹馬可能做到,但無論如何他還是功不可沒,因此筆者認為外界對楊局長的惡意批評並不公平。
新局長政通人和 利創科落地
疫情過後,估計創科局將進入「實踐期」,政府將啟動一系列的「後疫情」經濟重建重大工程。就此,林鄭特首換上一位政通人和、前綫行政工作經驗豐富的新創科局長,對促進重建工程應該會很有幫助。
薛永恒局長是一位電機工程師,在政府工作超過30年。他在任職機電署期間大力推動創科應用及「智慧城市」發展,包括設立「創新科技協作平台」(E&M Innoportal),目的是向政府其他部門介紹不同來自大學及科研中心的實用科技方案。筆者也在該「平台」項目中與他合作過,親身體會到新局長對推動創科的熱情和毅力,以及他與各政府部門首長的關係。
再者,他現為香港工程師學會的資深會員(HKIE Fellow),亦曾經擔任過香港設施管理學會會長,及香港工程師學會生物醫學分部的主席,由此可見他與工程業界的關係密切。
官產學研多方協作 新局長要加力
薛局長的行政經驗加上他在政府內外的人際網絡,對落實「智慧城市」等大型創科項目必然可事半功倍。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推動創新及科技需要官、產、學、研各方緊密協作,新局長似乎過去在機電署工作時與大學聯絡比較少,尤其是在科研政策方面。本地大學在推動創科不遺餘力,屢有佳績,筆者建議局長加強與各大學合作,盡快與校方搭建好以「協作、溝通、人才」為重心的「創科之橋」。
香港政府抗疫的表現全球讚賞。我們付出的代價是大的,但人命關天,一時的經濟損失又算什麼呢?不過疫情過後,香港產、學、研各界必須與政府攜手並肩,急起直追,努力重振香港經濟。創新及科技局當然也不會鬆懈,在香港後疫情重建工作上舉足輕重,因此薛永恒局長將會任重而道遠,不過新官剛上任,還是需要各方人士(特別是政客)高抬貴手,給薛局長些少時間和空間去發揮所長。
原刊於《經濟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