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步伐走了20多年,當年追求的目標可有達成?有待各方學者專家和政府部門在未來檢討再作定論。然而自從新學制落實至今,無可否認的是本地數理科學教育水平不振;雖然個別尖子在相關領域都有不錯的表現,但研究報告的數據和教育學者的評論早已指出這個發展走勢。
科學教育發展令人不安
即使撇除坊間接觸到的種種批評,但本地科學教育的發展確是令人不安。從考評局發表修讀傳統科學學科和數學延伸單元的學生人數偏低即可見一斑,中學校園選科數據、學生在數學課堂和科學實驗的表現;甚至大眾文化中掌握科學常識的不濟,在在說明我們社會對科學和科學教育的重視不足。
這也是上屆政府提出STEM(科學、科技、工程、數學,數理科技)教育的背景原因之一。不過,STEM教育熱潮促進了基礎教育校園應用科學技術的熱情,但不重視數學和科學教育的現實改變其實不大。
數學和科學教育除了本科內容教學外,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憑數據立論、邏輯推理、重視例證等能力也是這些學科的課程目標;應用方面的發展確是可由STEM教育協助促進了,但其他部分卻是未如理想。
疫情令社會重新尊重科學
一波新冠病毒肺炎襲來令社會充滿恐慌,加上醫護界尚未掌握到治療方法和全球蔓延的大爆發,一時間令人感到異常灰暗。學校的停課令正常授課流程需要作出改變,同時學生的學習亦可能以新模式進行。停課不停學除了是學校人員推動的計劃外,實際上青少年本身亦會從環境和社會實況中啟動學習。
這段期間傳媒不遺餘力地報道本港、內地和海外各地疫情的發展,加上經常出現由醫生和防疫專家主持的記者答問會,他們從中接收到大量流行病學調研的訊息,尤其追蹤研究和憑蒐集到的蛛絲馬跡、重構傳染途徑的說明,基本上是活的科學。
疫情初發時政府對策或有不足處,結果惹來社會要求尊重科學家意見的聲音。從近來醫學專家講解病患情況、微生物專家和渠管工程人員闡述病毒傳播調研方式、流行病學教授建議阻截人流策略、病理學家和醫生製定用藥醫療方案等等狀況,其實正是反映出運用科學來解決困難的活生生例子。社會在嚴峻疫情中重新發現科學家的重要性,也再一次展現科學是值得尊重。
過去本地社會傾斜着重商業經濟和金融領域,因而促使升學失衡的出現,間接地令青少年規劃選科時忽略了數理科。今次疫情令社會有所轉向,學校教師亦可抓緊這個機會,重新燃點學生對數理科技學習的動機和堅持。
基礎教育中的數理板塊
數學科被視作主要科之一,但與語文科的課時相比,數學科獲分配的課時較少;但數學思考很依賴符號和嚴謹推理步驟,部分學童在處理這類抽象思維技巧上或需要較多的指導,統一授課可能對這部分學童是有不利的。
至於科學教育情況更糟,本地小學課程中科學是被納入常識科內;換言之,很大機會擔任教導科學知識的教師本身未必掌握到較堅實的本科資歷。因此剛升上中學的學生在初入科學實驗室時往往表現很雀躍。然而中學的綜合科學科卻未能十分有效地俘擄到他們的求學心!個中原因也很值得專門研究科學課程的學者和教育官員再三探索,及早從課程制訂和開發教學法方面找出改進之處。不過從課時分佈上來看,科學教育所佔比例並不多;如何優化初中課程令學習對象被吸引到投入也許是必要跨越的一步。
較為令人憂慮的是,推行STEM教育似乎過分吸引了教與學的注意力,反而令傳統數理科學的教育被模糊化了。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