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中央終於對香港展開了大反攻,並以「連環拳」作為攻勢的序曲──先是港澳辦、中聯辦(合稱兩辦)聯手炮轟郭榮鏗令立法會內會停擺,其後藉「國家安全教育日」推動23條立法,中聯辦隨後繼續指控「反對派」聲言反對政府的抗疫基金撥款,並索性指兩辦並非《基本法》22條所指的一般意義上的「中央人民政府所屬各部門」,有權代表中央行使監督權,最後以警方高調拘捕15名民主派人士作結。這一連串行動令民主派頓時陷入一片愁雲慘霧,不過實際上更像是猝不及防。
對建制派選情或會造成反效果
事實上,北京對香港的攻勢,早在上月中國外交部驅逐美國媒體的記者出境,並禁止他們在中國境內包括港、澳地區工作,已揭開了序幕,切入點是外交,因而香港無從過問,即使實質上影響一國兩制與香港的新聞自由亦然。北京這種「環環相扣、連消帶打、一石二鳥」的手法,已在〈疫情提早掀起中美爭霸戰〉(《明報》,3月24日)一文中分析過了。
在國際層面上,北京更是箭在弦上:之前疫情穩定與大外宣進展良好時,中國固然處於上風,美國亦明顯無暇顧及香港事務。為了在香港扳回一城,北京一定要展開攻勢;但現在一方面大外宣已出現反效果,另一方面西方的疫情幾近失控,中國成為眾矢之的,待疫情平復後,一場西方甚至全球的大反撲大追討勢所難免。因此對於香港,北京必須在目前尚有餘刃時出手,也顧不得攻勢對建制派選情不利,否則將來很難騰出手來應付,一個不好可能只有捱打的份,現在卻可先下手為強。
中聯辦意見無法律效力和約束力
回到事情本身,大家須看清,除了中聯辦有關《基本法》22條的新定義之外,其他舉動充其量也不過是威嚇攻擊而已。假如它們不是以「連環拳」形式打出,而是像平時般單獨發生,人們可能還會嗤之以鼻呢!現在兩辦與警方只是將幾件事串連在一起,難道我們這樣簡單就被他們「嚇窒」而自亂陣腳嗎?難道這樣港人就會輕易屈服嗎?反正我不會。
至於中聯辦有否受《基本法》22條約束,大家都知道這只是另一個「國王的新衣」故事,他們執意要玩文字遊戲也沒辦法。更重要的是,無論中聯辦有否受《基本法》22條約束,它早在10多年前已在明目張膽干預本港事務,這並不是第一日發生的事,整個建制派的存在不就是個明證?換句話說,中聯辦的干預早已有之,即使現在中聯辦的身份變了,亦根本無損於大局。正如陳弘毅所說:「中聯辦通過發表意見監督,並非對特區政府作出指示,意見無法律效力和約束力,如何處理是特區政府自行決定,因此不構成干預。」中聯辦的意見根本無法律效力和約束力,基本上可以不理──國王穿上新衣卻無人理會,那才是最尷尬。
當然,我們可以預期,在稍後的立法會選舉中,當局將比以往取消更多參選人的資格(DQ)。即使如此,除非所有民主派參選人都被DQ,否則難以動搖民主派的根本優勢。此外,除非建制派派出更多參選人競逐議席,不然它也無法利用當局取消更多民主派參選人資格的優勢。不過依我們所見,建制派對於來屆立法會選舉的部署仍十分審慎,因此來屆立法會格局大變的可能性不大──如此一來,單靠國家機器文攻武嚇民主派的效果十分有限,也太容易招致外國干涉,可能得不償失。
綜觀目前形勢,港人實在沒必要一片愁雲慘霧,大部分觀感其實是來自各方宣傳的效果與反效果:這次民主派過分渲染中央的「連環拳」,特別是李柱銘被捕,不但令人們的注意力被轉移到警方這次故意製造的「宣傳行動」上面,而且亦不必要地引起港人的情緒性反應,頓時被悲情所籠罩,猶如大限將至。這種正中中共下懷的政治宣傳,只會放大眼前的威脅,磨蝕港人的意志,對大局卻毫無幫助。
不要忘了香港是「突出部」
區議會選舉後,誰也清楚北京、中聯辦及建制派遭逢此歷史性失敗,必然不肯罷休,必會準備大反攻,這是我們早就知道的,且不說兩辦換帥後更須突顯中央意志。可是民主派卻不知是被勝利還是疫情沖昏了頭腦,竟自顧自地在談論選舉而當北京「冇到」,也不肯面對美國自顧不暇,難以馳援香港的現實,情况和突出部之役(Battle of the Bulge)中,盟軍因盲目自信、忙於籌備攻勢、空中偵察不足、相對缺乏戰鬥經驗,完全忽視德軍發動大攻勢的可能性,導致戰略主導權暫時回到德國一方,如出一轍。
須知道香港原本就是個「突出地帶」,很容易被北京切斷,加上北京仍具有相當實力,能夠在選舉領域以外的地方,向民主派的脆弱地帶發起進攻,所以其實早該要準備應付北京這個被疫情推遲的大反攻。如今民主派被迫進入守勢,並且須面對北京的圍攻,短期內無外援,所以一定要放下之前勝利者的攻勢心態,要有死守巴斯通(Bastogne)的覺悟,以等待美國與國際社會馳援,切莫再輕啟戰端。
特區政府手忙腳亂是軟肋
從中聯辦自稱兩辦並非《基本法》22條所指的一般意義上的中央人民政府部門後,港府被蒙在鼓裏兼且手忙腳亂的表現,可見政府就是這次大攻勢中的軟肋,只要多加刺激,必然會陣腳大亂,露出破綻。再者,林鄭政府一直以來最着緊的,就是國際評級機構調低香港的評級:之前林鄭之所以延遲返港處理疫情,最大的原因就是她要到瑞士達沃斯出席世界經濟論壇年會,希望透過西方媒體,挽回世界對香港的信心,這也是中央交付的重要任務。然而穆迪卻二話不說調低香港信貸評級,令林鄭碰了一鼻子灰── 一定程度而言,信貸評級可能比起美國的制裁,更能令北京與港府就範,而香港繼續融入國家體系,令一國兩制受到蠶食,正是穆迪調低香港評級的主要因素。對於中央大反攻這「近火」,這可能可充當美國這「遠水」以外的「近水」。
原刊於《明報》,原題為〈沉着應戰 勿自亂陣腳〉,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