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子健:何以港人不滿政府抗疫表現?

其實疫情不斷變化,有很多嶄新和突如其來的挑戰,政府所做決定慢了或者有所偏差,不足為奇,簡單直接承認認知不足,不少市民都可以理解。弊在林鄭的高傲死性難改。

新冠狀病毒全球大流行,各地絕大多數政府的民望因應危機上升。特區政府的民望似乎亦由兩個月前的低位輕微反彈。不過不久前《南華早報》發表了委托中大進行的民意調查的結果,顯示大多數市民並不滿意特區政府的抗疫表現。政府民望略有起色,可能只不過是因為之前實在太差,只要有好幾個星期少做壞事錯事,便可以谷底回升。

迄今為止,香港的疫情控制確實遠比中國大陸、歐美等地區為佳。經常與香港相提並論的新加坡,人口比香港少,但病毒感染確診宗數比香港還要多。台灣、香港、新加坡都被國際社會視為成功抗疫的典範。

不過,即使香港抗疫表現好,應該歸功誰呢?根據前述《南華早報》的民調,被訪的香港市民當中,百分之七十二認為如果香港能夠避免大規模疫情爆發,是因為社會大眾的功勞,只有百分之二十四認為是政府的功勞。

過去幾個星期,林鄭月娥公開談話中經常為香港抗疫表現好而邀功,自詡「對疫情一向迅速回應」。也許她會因為市民的不滿而感到委屈,但她和政府官員更應該深刻反省,認真了解市民不滿的原因,查找自己的不足。

《南華早報》調查的數據揭示了香港人不滿特區政府抗疫表現的直接原因。在有關多項抗疫措施的評價(包括封關、採購保護裝備、隔離、公眾諮詢等),滿意政府表現的被訪者都不足三成。綜合這些數據與輿論,政府抗疫的缺失主要在於反應不夠快、措施有漏洞、執行不嚴謹。

可是,除了在防疫措施的實際表現外,我認為還有兩大原因導致香港人不滿特區政府的抗疫表現。

高傲自負

第一,林鄭政府「一向」的表現不是迅速反應,而是高傲自負。急於因為香港疫情控制較好而邀功是表現之一,但還有很多言行舉止令人反感。例如早期説口罩沒有用,後來修改了立場卻沒有為之前的錯誤説法認真致歉。又例如禁酒令倉促出台,在面對輿論壓力下改變政策又不承認是褪軚,但不多久又要酒吧暫停營業。

其實疫情不斷變化,有很多嶄新和突如其來的挑戰,政府所做決定慢了或者有所偏差,不足為奇,簡單直接承認認知不足,不少市民都可以理解。弊在林鄭的高傲死性難改,好像她從不會錯,問題都是出在其他人。早期醫護工會要求封關,她不接受,就用病人的利益來向醫護人員施加道德壓力。近來由於封關遲導致輸入個案急升再引致社區爆發風險大增,她「忽然」愛護醫護人員,以他們所受的壓力來逼迫市民減少社交活動。

行動充斥着政治鬥爭考慮

其次,也是更重要的原因是林鄭口頭強調抗疫只講科學,但實際行動充斥着政治鬥爭的考慮。醫護工會要求封關,她把這視為政治鬥爭,是激進力量想逼政府就範。市民不滿政府設置社區隔離設施的安排缺乏公眾諮詢,上街抗議,不但沒有得到政府積極回應,反而是遭受警方粗暴鎮壓。當全港市民都面對因為疫情帶來的經濟困難時,政府的抗疫基金首先是向企業投放,並主要向有親政府議員代表的行業傾斜。而在限制人群聚集、暫時禁止個别行業停業等方面,政府的決定都有遷就一些親政府議員的嫌疑。

上述政治鬥爭考慮的分析並非純粹臆測,而是相當符合月前被傳媒揭發的林鄭提交北京報告的主要內容,包括要求醫管局踢走要求封關的工會領導,希望利用抗疫為政府提振民望,為立法會選舉中的親政府候選人營造有利條件等等。因為去年反修例鬥爭而引發的抗爭運動,已經令大量市民對林鄭政府和警隊踐踏人權、破壞法治的政治反動極為反感。極度遺憾的是,林鄭並沒有視這次疫情為與社會重建合作關係的機會,仍然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態防疫,以為只要她決定了什麼,市民就要肯定,就要跟隨她的指揮做。

高傲自大,剛愎自用,以鬥爭為樂,視市民為芻狗,是貫穿林鄭政府由面對反修例運動以至抗疫的表現的一條紅線。經過這一年的洗禮,香港人對這條紅線有深刻認識,試問又怎可能滿意政府的抗疫表現?!

原刊於眾新聞,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作者簡介

資深的公共事務顧問、政策分析員和傳訊專才。

從事時事評論近40年,工作經驗包括新聞工作、經濟研究和工業管理。

在倫敦經濟及政治學院取得博士學位及在香港大學取得社會科學學士學位。他曾出版多本關於香港和中國政治的著作。

於2005年獲委任為太平紳士,於2004年獲頒香港公開大學榮譽院士及於1990年當選香港十大傑出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