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老闆早幾日在專欄問:「應先救市民還是先救企業?」
面對太平盛世以至一般經濟衰退,我的指定答案當然是全民派錢,理由是派錢較有效率,市民自己決定什麼應使什麼不應使亦最有把握,相反政府照顧企業亦容易受利益團體左右,特別照顧關係良好的行業,結果是資源花不得其所。面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武漢肺炎)威脅全球,我不是原教旨主義者,答案有點不一樣:疫情過後,經濟反彈,這是不少人抱持的主觀願望,但若果抗疫防疫時已出現大量企業倒閉大量工人失業,反彈就會面對阻力。資助個人以及企業,除了為大家在這段經濟活動大減的非常時期「止痛」,也是為了將來復甦更快更顯著「鋪路」。
應救,但怎樣救呢?
美國剛通過的「刺激經濟方案」,其中有一個名為Paycheck Protection Program的貸款計劃,總額接近3500億美元,對象是僱員不超過500人的小型企業,貸款額最多為1000萬港元,若企業能夠取得款項後八星期不辭退僱員繼續出糧,貸款中用來出糧、交租、付按揭息、水電費的部分,可獲免交還,甚至全數免去。
換句話說,政府是在貼錢幫小型企業做生意,間接幫手出糧交租,而愈撐得久資助得愈多。計劃到底有幾大效果,很快就可以從失業數字找到答案。
企業就算關門大吉,持牌人仍可取得款項
香港的情況又如何呢?根據政府最新公布的數字,零售營業額大跌四成幾,最近政府又推出限制食肆人數的措施,相信飲食業的情況會更加慘烈。香港政府當然亦有救企業,主要是防疫抗疫基金,例如「合資格並營運中的普通食肆、水上食肆及工廠食堂的持牌人,可獲一次性20萬元資助,而合資格並營運中的小食食肆、新鮮糧食店、食物製造廠、烘製麵包餅食店及燒味及滷味店的持牌人則可獲一次性港幣8萬元資助」。飲食業以外,零售、旅遊等行業亦有類似補貼計劃。
申請有什麼條件呢?根據政府網頁的資料,「於遞交資助申請當天,其持牌食物業處所須仍然營運」,以及「有關的持牌食物業處所在遞交申請至審批當天並沒有牌照轉讓、自願交還牌照或取消牌照申請正在處理中」。若果我沒有理解錯誤,資助申請獲批以後,企業就算關門大吉將員工全數辭退,持牌人仍可取得款項。
市民收了1萬元還是一個市民,企業收了20萬元則不必繼續存在。防疫抗疫基金到底是鼓勵企業繼續營運,還是減輕執笠的痛苦?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